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庐山观)农村养老的新余探索

2021-02-05 09:54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阅读:1037 

开栏的话 | 庐山观”:人民日报记者看江西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对江西的赞誉可以说是精准独到。如何“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我们要有“跳出庐山看江西”的胸襟和担当。我们开设“‘庐山观’—人民日报记者看江西”专栏,综合运用报网端等形式报道江西。

今天请看第二十五篇:农村养老的新余探索。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引子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江西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潭江村这间老屋,是何菊仔老人操持了大半辈子的厨房。灶炉久未生火,老人却手捧一大碗高汤米粉,哧溜哧溜吃得舒爽。

“村里的颐养之家管一日三餐,配送员准点上门,每月只交200元伙食费。”老人笑道。

吃饭曾是让何菊仔老人犯愁的事。儿子在外务工,老伴已经过世,她独自生活,膝关节病变使得她步履愈发蹒跚,出门不便,常常“煮一锅饭吃一天,炒两个菜管三餐”。

何菊仔老人曾经面临的生活问题,不少农村留守老人也同样遇到。

农村老龄化严重,如何让1亿多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均明确提出:“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

近年来,新余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农村全面推行“党建+颐养之家”,为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及生活困难老人等提供日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颐养之家736个,为1万余名老年人提供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和有需求人群。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新余“党建+颐养之家”探索经验名列其中。

开火起灶

为留守老人解难题,水北镇3年建起27家老年食堂

倏起的火焰毕毕剥剥,渐热的油锅滋滋作响。92岁的桂新人眼不花、耳不聋,白发整整齐齐地绾在脑后,手持铁铲上下翻炒,粉皮白仁的花生米没多久便酥脆泛红,香味扑鼻。

“我们这群老人越活越有滋味!”桂老太爽朗地笑着,抓起一撮盐巴,均匀撒在花生米上。

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小院,是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伍塘村熊坑村民组颐养之家,20多位留守老人彼此照应,在这里已经生活了7年多。

伍塘村在新余市率先建设颐养之家。桂老太打趣:“我们这个家啊,是大水冲来的。”

时针拨回到2010年5月,新余遭遇强降雨,洪水涌入村庄,水北镇80余间房屋坍塌、400余间受损。

一场水灾,牵动了水北镇不少外出务工游子的心。全镇5.3万人中有1.6万多人外出务工,他们的背后是一位位留守老人,桂老太就是其中一员。

桂老太有两儿两女。大儿子干建筑工程,带着百十号人的施工队走南闯北;小儿子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如今是一家公司的技术骨干;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城里,平时忙生意,逢年过节拎着大包小包回家看望老人。

儿女争气,家庭和睦,桂老太让村里人羡慕。但洪水来袭时,她独守老宅,家里进水1米多深。小儿子熊水发急匆匆往村里赶,不料公路被洪水冲毁。“母亲困在老屋里,我们在电话里急哭了。”熊水发满心愧怍,多亏武警官兵上门营救,母亲才脱了险。

水灾过后,桂老太的儿女们接母亲进城,轮流照顾。老人却住得不自在:儿女们一早就上班去了,自己想下楼到小区里转转又怕迷路,只好在沙发上干坐着,半年病了两回。

本来说好在子女家轮流住,可一轮还没转完,桂老太就执意要回乡下,“儿女们起早贪黑工作,下了班还得拉扯孩子,哪能围着我老太婆转?”子女们急了,觉得没把母亲照顾好,商量着在城里找家条件好的养老院。老人却不愿意:“城里的养老院虽好,但花钱不少,再说老了以后总得落叶归根。”

桂老太一家的烦恼,是不少农村留守老人共同面临的养老难题。在新余农村,不少人家子女在外打拼,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公办敬老院规模有限,民办养老机构费用较高,一些老人经济上承担不起、观念上接受不了。

正当桂老太一家发愁时,渝水区着手探索“党建+商会”工作:成立民营企业家商会并在商会建立党组织,把本土民营企业家组织起来,参与农村社会治理。2012年9月,水北商会率先成立,在促进会员企业发展的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家投身公益、报效桑梓。

“助力灾后重建,不是简单地捐钱盖房,得为留守老人解决实际困难。”从泥瓦工成长起来的水北商会党委书记、会长邹细保说,商会党委成立不久便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牵头在伍塘村等地试办老年食堂,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供餐。

听说村里筹办老年食堂,桂老太归心似箭。拗不过母亲,儿女们只得同意:“回去试试,不行再接您回来。”

2013年9月5日,伍塘村老年食堂开火起灶。“人熟是一宝,大家围坐一桌,热闹着嘞!”桂老太一回来就不愿再离开了。食堂设在灾后重建的村民活动中心,离她家很近,“抬脚就能来”。商会聘请专职厨师,餐餐变着花样,老人们吃得舒坦。

不久后,水北商会党委又发动40余名民营企业家,捐资850余万元设立水北农村居家养老基金,在全镇推广老年食堂。短短3年,水北镇建起27家老年食堂。2016年7月1日,水北商会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众人拾柴

党建引领,政府与社会同创共建有序推进

一分钱不花,免费吃饭,老人们起初心里犯嘀咕:这白吃白喝的事情,长久得了吗?

在水北镇楼山村,老年食堂就熄过火。

步入楼山村,一条青石小巷穿村而过,新旧两座院落比肩而立。老祠堂灌风漏雨,是老年食堂旧址;新砖房窗明几净,是如今的颐养之家。两扇虚掩的大门背后,藏着这个“家”探索前行的往事。

2013年试办老年食堂,伍塘村的炉火已烧旺,楼山村连支锅起灶的地方还没有。楼山村党支部书记简香珠说:“我们挑来选去找不到像样的房子,后来勉强把食堂办进了老祠堂。”

起锅架灶的地方有了,谁来给老人做饭?村里决定花钱买服务,可每月600元的劳务报酬缺乏吸引力,简香珠只得请时年66岁的母亲符菊秀救场。

“钱紧,只能省着用。”彼时还是村会计的简香珠掰着手指算账:商会资助了5万元启动资金,后续开支要靠募捐。伍塘村走出的企业家多,食堂开办之初有11位企业家出资260万元成立养老基金,楼山村捐资的企业家仅一位。2016年底,楼山村老年食堂经营难以为继,只得熄火停炊。

“楼山村的情况不是孤例。”邹细保说,早些年开办的27家老年食堂,三成左右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运营困难,整体上存在资金投入不均衡、建设标准不统一、运营模式难持续等问题。

2016年底,在总结渝水区等地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新余市出台在全市农村推行“党建+颐养之家”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对2013年创办的老年食堂改造提升基础上,着力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

——下好党建先手棋,将颐养之家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市县指导、乡镇领导、村级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颐养之家坚持普惠性养老定位,建设经费以财政投入为主,为每个行政村一次性投入10万元。市、县财政还划拨专项资金,按每位老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

——统一场所标准、设施标准、用餐标准、管理标准、收费标准,实行标准化运营。千方百计降低运行成本,让基层承受得起、老人负担得起。

2017年7月,楼山村颐养之家开餐了。“早餐牛奶鸡蛋,午餐荤素搭配,口味清淡,营养均衡,确保老人吃饱吃好。”简香珠说,人均伙食费统一为每人每月不低于350元,其中200元由老人自缴。

之前尝试了免费食堂,老人们能接受缴费的颐养之家吗?简香珠起初也担心。村两委决定先设立缓冲期,第一个月算试吃。不承想,正式收费后,老人们纷纷报名缴费。“200元不算多,能负担得起。”85岁的村民简时来说,“颐养之家饭菜花样多,比免费食堂吃得好,大伙出点钱也乐意。”

缴费的意义,并非简单凑份子,老人的心态也在悄然改变。“过去食堂免费,哪好意思过问钱是咋花的?如今,人人都出钱,个个有责任,大家真心把自己当成颐养之家的主人。”简时来扬手指了指公示栏,“喏!照片里的人是我,职务是理事。”原来,楼山村组织老人们依规成立了颐养之家理事会。根据章程,有人管采买、有人来记账、有人当出纳,还严格落实菜品24小时留样等要求,管理日臻规范。

“一餐下来,鸡鸭鱼肉各用了多少、花了多少钱,明明白白记上墙。”简香珠说,理事会成立后,老人们自我管理,大事小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硬件也得到提升。2019年11月,一座80多平方米的砖房拔地而起,楼山村颐养之家有了专用场地。商会还帮着置办冰箱、消毒柜、电视、空调等。“越来越有家的样子。”简香珠感慨。

“养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新余市市长犹(王莹)介绍,新余目前已筹集颐养之家建设和运行资金2亿余元,其中社会捐助4100余万元、财政投入6900余万元、老人自缴6200余万元、村级筹资2900余万元。

提质增效

不只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2018年4月的一天,桂老太与伙伴们聚在颐养之家,见屋外阳光明媚,便想出去活动筋骨,哪知刚迈出门就头晕目眩,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桂老太晕倒了!快叫邹医生!”老伙伴们扯着嗓子喊。几分钟后,挎着急救包的伍塘村晓康诊所医生邹文兵匆匆赶到,旋即为桂老太检查伤情,并将现场测量的血压等指标上传至新余市急救中心。不一会儿,救护车赶来,老人被紧急送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脑梗塞。

半个多月后,桂老太出了院,在邹文兵指导下在家里进行肢体平衡等康复训练。3个月后复查,老人恢复良好,基本上没留下后遗症,“多亏了邹医生抢救及时,帮我捡了条命。”

2017年3月起,新余市在颐养之家建设基础上,同步实施晓康诊所推广工程,通过改造村卫生室,打造一支住“家”医疗队,为农村老人提供全天候的健康保障。

“村里过去也有卫生室,但诊疗条件简陋。”在基层从医23年的邹文兵说,晓康诊所按诊察室、治疗室、药房等“八室一间”标准建设,成了乡亲们家门口的“微医院”。

“小诊所诊疗条件上去了,我们乡村医生的诊治水平也提升了。”邹文兵说,晓康诊所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聘用乡村医生具体经办。

目前,新余市累计筹资4000余万元,建成晓康诊所381所。其中,68所与颐养之家一体化配套建设,94所与颐养之家相距百米之内,219所建在同一自然村。

在颐养之家稳步推进医养结合之时,新余市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活动不时走进颐养之家。

入夜,水北镇金星村颐养之家灯火通明。鼓点响,琴声扬,采茶戏演员甫一亮相,赢得阵阵喝彩。舞台上,一位老汉左手按弦、右手运弓,悠长的二胡旋律从指尖流淌,骤扬骤止的琴声动人心弦。

这是水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在为老人们送戏上门,二胡手正是金星村颐养之家的孤寡老人符华兆。

谁能想到,这个台上神采奕奕的老人曾在外拾荒两年多,平日里沉默寡言。为把符华兆劝回来,金星村党支部书记符建平没少费心,可符华兆一听要送他去镇上的敬老院,立马拉下脸。

2016年底,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实施后的首个吃住一体式项目在金星村落成,为孤寡老人提供公寓式养老服务。这一次,符华兆终于答应入住。

一次,水北镇剧团到颐养之家慰问演出,平时不爱往人堆里扎的符华兆,竟不由自主地拿起伴奏演员的二胡。

“您老会拉?”符建平问。

“年轻时在公社宣传队学过,后来撂下了。”

“拉一段给大伙听听呗,往后没准得请您老伴奏。”

半推半就的符华兆试着拉了一曲,真有那么点意思。难得见符华兆露笑脸,符建平喜出望外,专门从水北镇剧团借来二胡。打那之后,颐养之家常能听到悠扬的琴声,大伙的掌声让符华兆开朗起来,见人主动打招呼,精神头好了不少。

金星村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了专门的文化活动室,符华兆二胡拉得更勤了。符建平顺势动员他当文化活动室的管理员,符华兆也没推脱。

收发报纸、归置图书,大清早掐着点儿起床放广播,晚饭后招呼大伙看《新闻联播》……如今,符华兆每天过得充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多,志愿者上门送文化,从慰问演出到健康讲座,周周有安排,丰富了留守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颐养之家的文化养老有滋有味。

温暖人心

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让老人舒心、子女安心

头一回到颐养之家用餐,何菊仔老人吃了满满两大碗。

“饭菜烧得喷香的!”何老太心满意足地擦擦嘴。第二天开餐时,她却迟迟没来。

“不会出啥事吧?”潭江村第一书记敖新强赶紧上门。孰料,何老太正坐在小板凳上,端着一碗面条,颤巍巍地夹着腌菜。敖新强很疑惑:“颐养之家哪没做好?您老咋不来吃饭了?”

“食堂哪都好,可我一把老骨头了,没福分来享哟。”老人撸起裤管,指了指红肿的膝盖。原来,何老太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从家到颐养之家500多米的路,紧一脚慢一脚地走,也得半个钟头。

“放心!这福分您保准能享上。”第二天一早,颐养之家的配送员胡祖老上门送餐,何菊仔打开饭盒,热腾腾的香气扑鼻而来,晶莹剔透的米粉浸在浓汤里,托着金灿灿的煎鸡蛋,筷子一拨,溏心汩汩。

如今,何老太再没为吃饭的事发过愁。在新余,像她这样行动不便、改由颐养之家送餐上门的老人共有1777人,全市136个配送点托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这样的暖心之举还有不少。按政策要求,配送员岗位的选聘,优先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何老太送餐的胡祖老就是其中一员。他的妻子患有小儿麻痹症,儿子先天残疾,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7年5月,潭江村颐养之家落成,胡祖老负责送餐,妻子在食堂帮厨,不仅发工资,还管一日三餐。

前些日子,何老太的儿子陈冬琴回家探亲,恰好胡祖老来送餐,小陈握着老胡的手连连道谢。老胡感慨道:“我过去多靠扶贫干部帮衬,如今能为大家做点事,心里高兴得很!”

“家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新余市委书记蒋斌说,新余全面推行“党建+颐养之家”,破解群众关切的养老难题,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现了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和民生工作的同频共振。

近年来新余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水库退养,就得到颐养之家老人及其亲友支持。水北镇琴山村村民邓火女就是一例,他主动拆除了自家网箱。

邓火女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瘫痪在床,平时他一边照护病人,一边在水库搞网箱养鱼赚钱。2019年初,邓火女的父母从邻居处听闻市里开展水库退养,生怕儿子想不通。80多岁的老两口拄拐上门做工作:“我俩一天三顿全靠颐养之家,到点了饭送到嘴边,有个头疼脑热还给发药打针,这才没给你添累赘……”不等老两口说完,邓火女表态:“我拆除网箱,您二老放心。”

后来,村里帮邓火女联系承包山地种柑橘,今年即将挂果。目前,水北商会已与他达成初步意向,拟采购柑橘供应给颐养之家。邓火女干劲更足了,一得空就往果园跑,除草松土,修枝剪叶,打理得格外细致。

在新余,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近年来,新余市开展了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山塘水库退出承包养殖,畜禽养殖场关停改造,废旧房、违建房拆除等,得到大量颐养之家老人家庭理解和支持。

2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