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2月3日电 (刘忠俊 邓文鑫)3日清晨,位于四川德阳绵竹市龙门山下、绵远河畔的四等小站汉旺站,负责列车编组作业的3名铁路工人在寒风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要完成4个站的货运列车编组作业。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为运输大山里面的矿石,挨着宝成铁路修建了一条深入龙门山脉的铁路支线——德天支线,汉旺站就是该条铁路线的终点站。
曾思毅为列车连接风管。 胡志强 摄2021年春运期间,德天支线铁路货物运输量不断攀升,装载砂石、化肥、粮食等物资的列车要在这里解体,再重新编组连挂在一起,运往全国各地。仅2021年1月,该线就已装车1466车,同比增加了21.2%。
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离不开这样一群给列车“穿针引线”的铁路调车员。内行人称需要重新编组的列车为桀骜不驯的“铁龙”,而调车员被称为“驯龙师”。与其他火车站调车作业不同,德天支线的调车员要负责一条线上的调车作业,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要对每个车站站场环境、线路特点和作业方式了然于心。
曾思毅向“驯龙师”们讲解作业计划。 胡志强 摄德天支线有6个调车组,每个调车组有3名职工,包括一名调车长、两名连结员。“调车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需要穿梭在铁轨列车间拆分重组车厢,不停爬上爬下、摘钩、挂钩,把一节节车厢调到正确线上。”调车长曾思毅称。
“车来了,准备下轨道……”调车长曾思毅纵身一跃,站到了指定的车厢边。待车停稳后,摘解两车间的风管并断开车钩,两手同时紧紧抓住铁栏,几步爬上悬在货车厢外侧的铁梯,使劲转动闸盘,让车厢彻底固定住,这是他每天要重复无数遍的动作。
曾思毅与汉旺站值班员核对列车编组计划。 胡志强 摄49岁的调车长曾思毅参加工作已有28年。长期从事调车工作,他脚上穿的鞋已磨得不成样,手套也浸满了黑色的油污。调车机与车厢挂好后,曾思毅钻进车底接管、开塞门,将机车和车厢连为一体。与此同时眼睛紧紧盯着挂钩,“哐当”一声后,车头与车厢紧紧咬在一起。为验证是否挂钩成功,他指挥调车机向前拽了拽,确认机车与车厢连接稳固。
随后,曾思毅抓住车厢外的铁梯爬了上去,同时通过对讲机向司机发出了信号,火车机头推着列车缓缓进入轨道。由于调车机上没有倒车雷达,司机无法判断车位距离障碍物距离,这就需要“驯龙师”来指挥,他们就成了列车的眼睛。
曾思毅与“驯龙师”一起开展编组作业。 胡志强 摄“打个比方,汽车司机倒车时,车外站一个人,告诉司机还有多少距离,应保持多少速度,什么时候停车,我们就是这个角色。”曾思毅表示,自己每天都要在布满石渣的站场徒步10多公里。而最大的考验是“挂在”车辆车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在站场来回穿梭,有时他们还要“挂”在车上20多分钟。“工作强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每个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危险,登高爬低、防止溜车,越是天气恶劣越要打起精神。”曾思毅称。
“我们的工作不分节假日,该哪天上班就是哪天,雷打不动。”春运期间,货多车多人手紧张,比平时还要繁忙,加上白天黑夜都有活干,许多“驯龙师”都是“挂”在火车上过年。
调车长曾思毅正在开展调车作业。 胡志强 摄“兄弟伙,计划来了,大家稍休整下,带好备品,准备出发。”忙碌了2个多小时,刚喝了一口热水的调车长曾思毅通过对讲机向其他“驯龙师”发出了指令。
“随乘调车就是这样,没有固定休息、吃饭地方,哪个站有作业,马上就要赶去,十分不易。”话刚说完,一声汽笛响起,曾思毅带着“驯龙师”们登上调车机,前往下一个车站继续作业。(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