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2月1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正推动院校企业深度合作,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1日,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首批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市政府举行,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首批14所高职院校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单位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今后2年内,签约院校与企业将围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清单,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技师+工程师”等“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贯通机制;充分发挥工作室作用,依托劳模、工匠、技能大师等工作室资源,进一步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职业教学能力升级,双方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学需求帮助教师深入企业,共同推进“教师与技师”互动学习机制;优化职业教育模式,根据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培训需求共同开发职业终生培训项目,发展工学交替、等各种学习方式灵活的职业教育;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根据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建立就业基地、培训中心等;以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活动为依托,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
上海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表示,首批校企合作签约既是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涵、也是推进上海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校企合作是推进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素质、规模、结构与上海新型产业体系要求相适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要务实合作,扎实推进校企合作落地见效,聚焦产业新需求,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坚持整合联动,强化支撑保障;及时总结经验,拓展校企合作覆盖面。
2月1日,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首批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市政府举行。 二工大供图值得关注的是,围绕劳模精神走进校园,签约院校与企业还将共同探索构建包含劳模演讲教材编制、劳模课程建设、劳模讲师队伍组建等多个方面的高校劳模精神育人体系,搭建劳模进校园的示范基地。定期举办劳模沙龙、劳模创新论坛等劳模交流与创新活动,开展高校思政名师进园区、进企业,将劳模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双方将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课题研究,在职工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讨。
当天,由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上海劳模学院揭牌成立。全国劳模、二工大杰出校友包起帆受聘出任首任院长。
上海劳模学院是全国首家省级劳模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校之初的定位就是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新型大学,建校60多年来涌现出包起帆、李斌、徐小平、唐建平、郁竑、李峰等130多位省部级以上劳模,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
1981年包起帆成为上海市劳模,40年来,他9次被评为上海劳模,5次全国劳模。“劳模也是普通人,评上了劳模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更要继续学习、充电,才能站在技术高地上为国家建工立业。”包起帆说,受上海市总工会和母校委托担任首任劳模学院院长,感到肩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一定要用创新的精神办好劳模学院。
据悉,劳模学院将利用二工大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产学研机构的国际合作资源和国际化办学优势,组织劳模与世界对话,展现上海劳模、工匠风采。搭建平台,让劳模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前沿科学技术,拓展国际化视野。
学院还将开展个性化、多样化、便捷有效的劳模创新创业技术交流。通过精心定制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打造网络学习平台,追踪现代技术前沿,通过行业间的技术交融与交互,为劳模岗位创新,继续在岗位建功立业奠定基础。
针对目前部分劳模学历偏低的现状,学院将通过政策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办不同层次的劳模学历提升班,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互通互认。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松表示,上海劳模学院的成立,既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创新育人模式、丰富育人载体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在新时期继续弘扬劳模育人文化的有效载体,助力学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劳模精神进校园。(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