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呼吸治疗师尹东的5次支援、3次进仓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31日电 题:呼吸治疗师尹东的5次支援、3次进仓
中新网记者 张玮
2021年1月的最后一天,尹东上午解除医学隔离观察回到医院,匆匆参加同事举办的小型欢迎仪式后,便换上白大褂径直走进RICU……他说:“我断断续续走了小半年,这给科室的同事们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心里觉得愧疚,得抓紧上岗。”
尹东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一名呼吸治疗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年时间里,他先后5次赴疫情一线,其中2次指导呼吸治疗工作、3次进仓。他让呼吸治疗师这一新兴职业摇身变成宝藏角色。
图为二十几名医护人员抬着病人和仪器去做CT。受访者供图内蒙古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德俊称,新冠肺炎是一个新发传染病,目前来看,呼吸支持、持续俯卧位通气和气道管理是最有效的措施,呼吸治疗师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呼吸治疗起源于美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1994年才刚刚起步,呼吸治疗师也成为一个新兴医学职业。2020年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包括呼吸治疗师在内的16个新职业。
尹东向记者介绍,呼吸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治疗和护理。“是介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一份特殊的工作。”
图为医护人员为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做胸部物理震荡排痰治疗(右为尹东)。受访者供图尹东回忆,2020年春节,内蒙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年初三凌晨他接到通知,简单收拾行囊先后赶赴满洲里市和赤峰市进行呼吸治疗工作指导。
经过55天的奋战,内蒙古首次本土确诊病例清零。随即,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承担起分流入境航班的任务,相继出现入境确诊病例。尹东先后3次进仓对患者实施呼吸治疗。
“严格来说,我们是距离患者最近的人,需要对患者气道进行震动排痰、吸痰、气道管理、肺部超声等高危操作。”谈及自己的职业操作,尹东一脸淡然。
最让尹东难忘的是一位63岁的法国入境确诊病例。“这位患者最初的情况非常不好,血氧指数处于极低状态。进仓第一时间,我们对她采取了有创气管插管。”
图为尹东一家三口。受访者供图记者了解到,有创气管插管是一个暴露气管的高危操作,操作者需将脸贴在患者口鼻处,近距离直面患者呼吸道,呼吸道暴露的瞬间,大量病毒气溶胶随着患者呼出的气体扑面而来。
“我的整个防护屏上都是患者喷溅的痰液。”尹东说,“当时,只想让她活。”
进行高危操作时,尹东会让其他医护人员在病房外等,只留自己和一个助手。他说:“我能做的就是把患者救活的基础上,让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为确定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CT检查是必备项。“我们大概二十几个人,轮流抬着病床,4个人搬着40升的氧气罐,我抱着30多斤的呼吸机去CT室做检查,路上根据患者情况不断调试参数。”回想起这“壮观”的一幕,尹东轻轻叹道,这是值得珍藏一辈子的画面。
图为内蒙古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德俊为尹东颁发荣誉证书。 张玮 摄而在这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现了15次长时间俯卧位通气,创造了持续26小时(一般12到14小时)俯卧位通气的奇迹。
“80后”的尹东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呼吸治疗师,还是丈夫和爸爸。在前线的日子黑白颠倒,他与妻儿很难联系。
对于下一步工作计划,尹东说,新冠肺炎还在全球蔓延,医院成立了内蒙古援非(卢旺达)应急医疗队。“我报名了。只要需要我的地方,随时待命。”(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