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 阮煜琳)20日以来,受持续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中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中北部、汾渭平原和东北地区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这次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生态环境部及时开展预测会商并组织应对。
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20日以来,中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中北部、汾渭平原和东北地区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其中河南大部、山东西部部分城市污染相对较重。截至24日,共计68个城市出现141天次重度及以上污染,21日至24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鹤壁、濮阳、济宁、咸阳等城市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
截至1月25日18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京津冀鲁豫5省市)共30个城市出现PM2.5(细颗粒物)重污染天,24日开封PM2.5日均浓度峰值达每立方米311微克。
分析污染成因,专家表示,污染物排放叠加不利气象条件助推污染加重。首先,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和公路货运量的高位运行,叠加北方地区冬季采暖刚需,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处于高位,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极容易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其次,气象条件整体不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发生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累积。
生态环境部积极开展重污染应对,指导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启动预警,落实差异化减排措施,起到削峰降速作用。同时,各地按照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减排措施,共65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20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44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1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
预报显示,27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扩散条件一般,河北中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大部可能出现重度污染。预计28日,区域大部扩散条件显著改善,区域污染形势将自北向南逐步缓解。(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