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防疫不是儿戏,造谣必当受罚
作者:赵志疆
1月21日,广东东莞市公安局凤岗分局通报:丘某元于2021年1月19日做了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出于恶搞的心理,丘某元让张某生使用P图软件,将检测结果改为阳性。后丘某元又将《检测报告单》转发熊某威,熊某威信以为真将图片发上网,引发网友恐慌。目前,该分局依法对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人员丘某元、张某生处以行政拘留,对熊某威予以教育处理。
春节日益临近,疫情防控压力随之陡增,核酸检测报告单的作用不断被放大,其不仅是民众出门的“通行证”,而且是疫情形势的“晴雨表”——每一例“阳性”报告结果,都不免会令身边人感到紧张,同时令所在地感受到压力。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有人竟然在这样的特殊时间点,以伪造检测结果这种愚蠢的方式,来展示“无知者无畏”的丑陋和浅薄。
发生在东莞市的伪造检测结果事件绝非孤例,最近一段时间,多地都曾发生类似的事件。1月15日,山西阳泉一大学生将核酸检测修改结果为阳性,现已被行政拘留;1月6日晚,河北邢台市平乡县村民王某某,委托他人使用修图软件将“阴性”检测结果报告单修改为“阳性”后,发布到短视频平台,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王某某被平乡县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上述行为篡改检测结果,虚构事实并散布传播,引发网友恐慌。这显然已经不是玩笑那么简单,而属于散布涉疫谣言,扰乱了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涉疫谣言无疑是另一种肆虐的“病毒”。仅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日前披露,2020年实施疫情防控以来,北京市公安局共查处编造、传播涉疫谣言类案件450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3人,行政拘留97人,作其它处理405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匪夷所思的心理——疫情谣言的始作俑者,为什么要挑战公众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
伪造核酸检测结果无外乎两种情况:“阳改阴”或者“阴改阳”。无论哪一种,都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和《治安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情节严重者更是涉嫌刑事犯罪。如果说“阳改阴”是企图逃避隔离治疗的话,“阴改阳”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恶搞”的心理,正因为如此,相关行为人也以年轻人居多。但是,这种“拿无知当有趣”的做法不仅不好玩,而且后果很严重。因为这不是所谓的“恶搞”,而是一种纯粹的“作恶”。
谣言“病毒”扰乱网络秩序,制造紧张情绪,破坏防疫大局,理应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然而,虽然类似案例时有曝光,但却不断有人挺身献丑,甚至触犯法律而不自知。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对疫情谣言的社会危害和法律责任缺乏足够认识,另一方面则在于并没有从已有案例中吸取足够的教训。从这种角度来看,每一例疫情谣言的查处,都不失为一次以案说法的契机。在加大法律打击力度的同时,亦有必要扩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公众深刻认识到,防疫不是儿戏,造谣必当受罚。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