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Z世代“备战”2021年春运:守护中国铁路 我们能行

2021-01-21 10:35 中国青年报   黄钰涵  阅读:4666 

  Z世代“备战”2021年春运:

  守护中国铁路 我们能行

  2021年的春运,注定会与往年有些不一样。

  1月15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副总经理李文新在2021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春运不同于以往,我国本土疫情多点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多地出台了减少人员流动的措施。受此影响,春运节前车票的预售较往年同期下降近6成,预计全国铁路春运客流将由原来预测的4.07亿人次下调至2.96亿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40.6%。

  对于春运,旅客出行人数的多少,丝毫不会影响铁路人为此而作出的准备和努力。2021年的春运,不一样的还有,Z世代青年开始成为中国铁路春运的主力军。全国铁道团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路已有超过20万名95后青年奋战在铁路一线,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国铁集团要求,铁路团组织要策划和开展好符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双创立功”竞赛活动,引领青年学理论、学业务,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车站“夹层”里的00后测温人:旅客越暖和 我就越自豪

  21岁的李蓉曼说,自己做的是一份“无法被人看到”的工作。

  1月16日上午9点,南昌西站候车室里,匆匆赶路的旅客不会知道,在距离地面32米高的候车室顶棚“夹层”里,李蓉曼和工友正头戴小夜灯,手持红外线测温仪,逐米“扫描”附挂在钢梁上的25条供电电缆。

  李蓉曼是南昌高铁基础设施段南昌西电力车间的一名女电力工。2000年出生的她,今年第一次参加春运。“春运期间,南昌西站候车大厅用电量是平时的3倍,任何一处电缆异常,都可能导致候车室停电。”李蓉曼说。

  候车大厅的顶棚里,光线阴暗,到处布满消防管道和电缆线槽。上午10时12分,李蓉曼和工友,脚踩圆柱形的消防水管,小心翼翼地挪移,遇到体积大的电缆槽,还要手脚并用翻爬过去。“啥也不干,光是在上面走一圈,都会热得全身冒汗。”李蓉曼说。

  工长邬彬说,在旅客的“头顶”作业,“要特别留心,绝对不能掉下去任何东西。”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除了作业时要铺上防护布,他们登高“测温”时的衣服,也没有任何拉链和纽扣。“参加工作后,我就再也没穿过高跟鞋,就连平时逛街买衣服,也习惯挑选没有‘零件’的样式。”李蓉曼说。

  除了“上天”,李蓉曼有的时候还要“入地”检测站台下方12米深处的电缆沟。由于南方潮湿,降雨量大,电缆沟内长期积水,刚进沟,李蓉曼的高筒套鞋和雨裤,就灌满了刺骨的冷水。“我从小怕黑,一开始根本不不愿进来,但后来想到自己的‘头顶’上站着等车的旅客,也就不害怕了。”李蓉曼一边涉水前行,一边笑着说。

  19时28分,天色已暗,寒风呼啸,明亮的“南昌西站”四个大字在冬夜熠熠生辉。李蓉曼和工友结束工作,穿过候车大厅,返回工区。

  “有人说,我们00后是吃不了苦的一代,但我觉得我可以。”今年春运,李蓉曼“换了身衣服,学着师傅们的样子”,穿梭在黑暗中守护旅客出行,“每次工作结束,看到旅客在温暖明亮的大厅候车,我都感到无比自豪。”

  坚守在“中国冷极”的95后线路工:维护好家乡的铁路就是我坚持的理由

  1月6日早上7点,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得耳布尔镇被浓浓的冰雾笼罩着,能见度不足30米,人们露在口罩上方的眼眉瞬间就能结上白色的冰晶。作为“中国冷极”,根河市是中国最冷的城市,这里年度平均气温-5.3℃,历史记载最低温度达-58℃。

  虽然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个年头了,但推开工区办公楼房门的瞬间,24岁的李国臣还是不禁打了个寒战。他快步走向工区院内存放工机具的库房,开始准备今天作业所需要的机具和材料。

  李国臣是海拉尔工务段根河线路车间得耳布尔工区的一名青年班长,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与工区12名工友负责这条林区深处45公里潮乌线铁路的养护维修任务。这里每天只通一对往返于海拉尔站至潮乌线尽头站莫尔道嘎的慢火车,冬季大雪封山后,这条交通线对于沿线居民出行至关重要。

  将今天需要使用的工机具整齐地摆放在靠库门的位置后,李国臣又拿起一个编织袋开始挑拣不同厚度的冻害垫板。“最近这几天平均气温都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线路冻害变化大,提前准备好了,用的时候不慌。”李国臣说。

  早交班后,李国臣带领6名工友乘坐轻型轨道车驶向大兴安岭深处。到达作业地点后,有着30多年工龄的邢战红提醒李国臣说:“内燃捣镐一会儿用的时候再拿下来吧!今天太冷,机具长时间放在外面容易发动不起来。”话音未落,史作立和刘晓宇已经拿着铁锹清理线路上的积雪,邢战红也开始按照指示画撬。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里,一会儿他们的帽子、脖套和手套上就挂满了冰霜。

  “我们作业人员还能活动活动保持热量,防护员老胡大哥得站在线路上为我们进行安全防护,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回去的路上手脚在车上一缓,钻心的刺挠。”李国臣说。

  “这几天降温,穿得再厚到现场不到一个小时就冻透了,干起活来还不感觉冷,就是晚上睡觉时一躺下就感觉胳膊腿不是自己的了,膝盖直冒凉风。”55岁的史作立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李国臣想给他安排一些相对轻松点的工作,但他却总是放不下这份干了半辈子的工作。

  李国臣说,艰苦的作业环境并不是最难克服的,这里的荒凉却曾让他有过放弃的念头。得耳布尔镇全镇不足2000户,到了晚上就是一片漆黑,几乎没有任何年轻人喜欢的娱乐项目,身边的工友也都是叔叔辈的老大哥。

  “让我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要把家乡的铁路维护好。”李国臣说,2021年牙林线即将迎来“普轨换长轨”,“虽然还没有修到我们这儿,但我期盼着到那一天的到来。”

  “护航”中欧班列的95后:年轻人就该这样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5岁的滕秦溥,守在新筑火车站助理值班员岗位上已经两年多了。曾经有人对滕秦溥说,中欧班列责任太重,不容差错,这份重担不是你这个年龄应该承担的。但滕秦溥却说,“年轻人就该更加努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铁路运输造成了巨大挑战,为确保中欧班列稳定开行,滕秦溥几乎天天待在单位,组织中欧班列车列进场装配,盯车体编解,盯装载加固,盯时间卡控,联系挂车单机到站及摘挂,直到确认这趟中欧班列驶出车站,他才稍稍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转身又投入到下一趟班列的运输组织工作当中,有时甚至忙到饭冷了热,热了又冷,还是没吃不到嘴里。

  疫情缓解后,滕秦溥还利用休息时间和货运工作人员一起,走访企业,协助企业办理进场车辆通行证,宣传国际货物班列办理申请流程、运达国家等。

  滕秦溥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中欧班列不仅是陕西西安的一张名片,更是国家形象,不容有失。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要主动担当作为,为中欧班列更好开行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为中欧班列的Z世代青年还有很多,守在阿拉山口的涂和旭就是其中之一。

  阿拉山口,曾经是狂风肆虐、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如今,这里却变成了“聚宝盆”,是我国西部地区过货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口岸,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数居全国第一。

  24岁的涂和旭从小就看着火车长大:父亲涂新建早在1990年阿拉山口站刚建站时就来到车站从事货运工作,是阿拉山口第一代国门人。在父亲“老涂”的言传身教之下,涂和旭打小就对国门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学毕业后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阿拉山口站,成为车站的一名连结员,负责中欧班列的编组、解体等工作。阿拉山口全年8级以上大风天160余天,是全国四大风口之一,冬季严寒、夏季酷暑、狂风肆虐,“老涂”一度担心儿子吃不了这个苦,但“犟脾气”的“小涂”凭着一副手套、一根安全绳,在这个艰苦的岗位上扎下了根。

  00后哈尼族火车司机:最大的梦想是家人坐上我开的火车

  1月19日凌晨5点多,整座春城还在沉睡,而位于昆明市东郊的“三级六场”却已是一派繁忙,南来北往的货物列车在这里装载、牵引、出发,把年货送到万千家庭。

  在昆明机务段凉亭运用车间出乘大厅里,00后哈尼族青年、电力机车副司机李彦国正在与师傅李福友一同作出乘前的准备,核对手账、出勤传达、面部识别、酒精测试,李彦国早已十分娴熟。

  “从小我就喜欢火车,每次在电视里看到火车飞驰而过,总是会不自觉地向前探头。”李彦国说。因为这个原因,李彦国选择了铁路相关专业,2019年7月进入昆明机务段工作。

  由于家乡普洱不通铁路,李彦国的父母和乡亲都对火车不太了解。“有一次我回家,寨子里的阿伯们问我,开火车是不是和开汽车一样,我告诉他们不是的,火车没有方向盘。”李彦国笑着说。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家人坐上我开的火车。”李彦国表示,家乡交通闭塞,父母出行多以大巴为主,让他们感受一下“平稳舒适的出行方式”。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常常被冠上‘任性’‘娇气’的标签,有的人一听我是00后,就会露出怀疑的目光。”李彦国说,自己从不争论,只是暗下决心,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规章记不住,就利用下班时间多背诵;作业标准不掌握,就随时向老师傅们请教;低压试验发现问题处置不了,就一遍遍对照电路图排查……短短几个月时间,李彦国就成长为专业知识“小能手”。2019年11月,李彦国以6门考试平均9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成功考上了电力机车副司机,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也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李彦国的偶像是自己的师傅,安全行车近60万公里的李福友,从事火车司机职业30多年,局管内所有线路上,哪里需要注意控速,哪个区间需要提几级手柄,李福友都了然于心。

  李福友说,这个小徒弟跟着他踏踏实实一干就是一年多,早已成为同批副司机里的业务骨干,今年3月有望报名参加电力机车司机考试,顺利接过自己的接力棒。“看见他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感觉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后继有人。”李福友说。

  有人说,春运不仅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出行高峰,也是观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最佳窗口。

  今年春运,中国铁路肩负了比以往更加复杂的任务,但好在既有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服务人们的出行,也有年轻的Z世代坚守各自岗位,用行动守护2021年春运,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21日 T2 版 【编辑:黄钰涵】

2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