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后,就将迎来立春节气,新的二十四节气重新开始。大寒的到来,预示着一年中最冷的天气来临,不过,这种说法在南方和北方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气象记录显示,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大寒的确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但是,在北方区域,大寒则没有小寒期间冷,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大寒节气按照“数九”来计算,一般处于三九或者四九之中,而“数九歌”中有这样一句,“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三九和四九期间,是最寒冷的时候,到了五九、六七期间,已经立春,柳树已发芽,温度逐渐回暖,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寒节气的寒冷。
民间关于大寒节气,有很多俗语,其中有不少俗语通过大寒期间的天气情况,来预判后续天气的情况,挑选几个大家一起看下:“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大寒期间天气不寒冷,那么等到下年春分期间,天气不会暖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可能会存在倒春寒。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4个节气,时间在2021年3月20日,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此时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复苏,田间的农作物经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季,开始返青生长,如果春分节气期间出现了倒春寒,从农业种植方面来说,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返青,进而影响到后续的生长,容易出现减产,而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来说,也会给出行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大寒不寒,人马不安”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大寒期间不冷,那么第二年,人和动物都会感到不安,“马”不仅只代表马,还代表其他的动物。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其实,大概意思和上面有类似之处,上面提到大寒期间如果不寒冷,第二年春季可能会发生倒春寒,而倒春寒的发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生长,俗话说就是粮食可能会减产,我们知道,不论是人还是动物,粮食都是特别重要的,如果粮食减产了,那么食物就得不到保障,尤其是以前,会更加明显,因此,大家都不喜欢看到大寒期间不冷的现象,害怕第二年有倒春寒发生。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这句话的意思和上面2句俗语差不多,大概意思指大寒期间,本应该是寒冷的天气,如果该冷不冷,一年的收成得不到保障,按照流传下来的俗语可以看出,大寒期间还是应该出现寒冷的天气,不能过于暖和。“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也很好解释,如果大寒期间有降雪,并且降雪较多,那么大家的衣食都比较充足,说明次年是好年景。里面的“三”,并不一定要下三场,三只是一个量化词,说明大寒期间降雪比较好。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主要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一方面降雪可以缓解一部分旱情,同时,降雪时伴随着寒冷的天气,当大雪覆盖在农作物表面时,也会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有效减少农作物的冻害发生,另外一方面,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还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利于农作物整体生长,当庄稼丰收后,衣食也就充足了。通过上述俗语,大家可以判断一点,大寒节气期间,需要有寒冷的天气,不应该过于暖和,担心次年会出现倒春寒,而大寒,通过查询全国不同区域的天气预报得知,南方多地的气温将升至最高点,其中江南多地最高气温将达到20℃左右,而北方多地,虽然有一股弱冷空气影响,但是气温波动也基本是在整体偏高的水平下进行的。以笔者所在的河南东部区域来说,今日温度为-2℃到10℃,查看往后半月内的天气,到24号,温度逐渐上升,最高温度达到了15度,25号以后,虽然有2-3天短暂的降温,不过随后又继续升温,可以说,整个大寒节气期间,温度都较高。这种情况下,难道就要说明豫东区域春季将会出现倒春寒吗?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某些区域是否出现倒春寒,和多种因素有关,按照解释,它主要是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等原因所造成的,现在通过大寒期间的天气,提前几个月来判断,有些不太准确,并不是说一定不会出现倒春寒,但是也不一定肯定会出现倒春寒。20年难得一遇腊八节和大寒同一天。民间俗语:腊八遇大寒,吃穿不用烦;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遇腊八,喝粥祭尾牙;大寒遇腊八,无粥何以欢;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根据农民的经验,当大寒遇到腊八节时天气寒冷,来年就不会出现“倒春寒”,就会获得大的丰收,风调雨顺,事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