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是党不忘初心、忠诚为民、接续奋斗树立起的一座时代丰碑。江西日报推出《我和我的村庄》栏目,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乡村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为这段厚重而光辉的历程留痕,为新时代中国留下“小康印记”的江西篇章。
“崭新的幼儿园、进组入户的柏油路、水波粼粼的鱼塘、漫山遍野的脐橙树……村民口袋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敞亮,这就是我为之奋斗的高田村,也是我心中的小康生活。”江西警察学院驻赣州市宁都县黄陂镇高田村第一书记曾昭优向记者畅谈村里的变化。
高田村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变成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先进村。截至去年底,高田村脱贫退出贫困村,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3826.6元,163户脱贫户户户有产业,652名脱贫人口人人有就业,高田村小学和幼儿园日臻完善,实现“就业、产业、就学”百分百全覆盖。
山路旧貌换新颜
群山沃野、松声如涛……1月14日,记者沿着蜿蜒起伏的盘山公路,从宁都县城驱车40多分钟来到高田村。
村里的自然村和组沿着高田河依次排开,草窟里、千公山、湖背、朱源、坳家前……看着这些村组名称,就能感受到这里曾经千沟万壑路难行。
当务之急就是高田河的阻隔。
2015年8月,曾昭优刚踏入高田村,向江西警察学院申请60万元资金建设高田河大桥。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价值,他找学生、求朋友,以大大低于市场价请桥梁设计单位、项目监理人等。“我为何什么事都精打细算,因为村里底子差,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曾昭优皱紧眉头说。
高田村是由4个行政村合并的宁都北面山村,村委会地址距离县城75公里。听村民说,从高田大桥经安福乡坎迳村去县城要比原来路少一半路程,为了打通高田村到坎迳村3公里的捷径,曾昭优天天守在工地上,夜夜督促工程进度和质量。2017年12月,这条路通了,村民称之为“致富路”。
乌寨自然村是海拔800多米的云端之村,有毛竹4700亩、粮田830亩,110户中有42户易地扶贫搬迁至黄陂镇,仍有部分村民居住在原址,他们也希望能有进村入组路。曾昭优再次向上级部门求援,凑够190万元打通了乌寨公路。
一条条扶贫山路穿越大山,连接阡陌,托起村民的致富美梦。
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就业
冬至过后的高田村,每当有客人上门,家家户户果盘里摆放的不是脐橙就是橘柚,“我们自己家里种的,你快来尝尝。”脱贫户刘石秀笑脸盈盈。
刘石秀家的脐橙果园得益于曾昭优对高田村产业的前期谋划。为了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曾昭优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
经过缜密的摸索和思考,2017年,曾昭优因户实施了产业扶贫的“238工程”(2头猪或牛、38只鸡)和“260工程”(2亩莲子或烟草、60棵脐橙)。由江西警察学院为村民提供免费的幼崽、种苗,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教村民种养技术,并由江西警察学院负责产品回购。
这有效破解了当地在产业发展上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问题,闯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截至去年底,高田村1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有产业,全村脱贫户通过产业增收连续三年户均收入超1.5万元。
不仅如此,曾昭优还为高田村谋划了村级集体经济,其中有7亩水产养殖、15亩大棚蔬菜基地、300千瓦时光伏发电,去年高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元。
实现幼儿园小学阶段就近上学
“曾书记,高田村这几年路修好了,产业也有了,我最后的愿望就是希望村里有所幼儿园,让孩子们能就近就地上学。”2018年,90多岁的高田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赖英文向曾昭优透露心声。
曾昭优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他朝思暮想如何“化缘”这些资金呢?
摸清情况后,他决定从易到难。2016年,曾昭优向县财政争取59万元,新建了8套教师宿舍,并加固小学围墙。
2017年,他再次向江西警察学院申请资金34.9万元,帮助高田小学购买课桌椅和图书、建设电子阅览室,为每个教室购买电风扇。
高田小学迎来近些年前所未有的发展,学校从原来的5名老师286个学生发展到现在的11名老师300多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因贫辍学。
曾昭优与村两委商量,每年还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
与此同时,曾昭优向中国烟草总公司江西省公司争取200万元资金建设高田幼儿园。去年6月,在幼儿园奠基之际,受邀来到现场的赖英文向曾昭优竖起大拇指说:“曾书记,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一幕,是高田人的福气。”
如今,多彩多姿的幼儿园矗立在高田村的山岗上,静静等待着第一批幼儿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