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月17日电(郭其钰 夏法)一年前,杭州凌动逸行科技有限公司因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被执行转破产,65名职工工资支付无望。一年后,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筑巢引凤”盘活企业,实现企业、职工、债权人多方共赢。
日前,下城法院通过破产重整,挖掘企业“重生”希望,吸引投资人注入“生机”,成功救活了该无产可破的网约车企业,让职工工资清偿率从0到平均47.28%,企业也卸下“包袱”重新“上路”。
困境:从未盈利资不抵债“执转破”
杭州凌动逸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发展方向为网约车客运业务的企业。2018年初获得一笔增资后,该公司开始盲目扩大人员规模,对外购买技术,但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不到一年时间,凌动公司开始出现严重亏损。加之从成立以来便无任何盈利,公司开始遣散职工并结束运营。
2019年起,陆续有职工因劳动争议对凌动公司提起诉讼,多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法官发现,该公司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便转换思路运用执转破程序,试图通过法治化、市场化途径寻求化解公司困境的方案。2019年12月30日,下城法院裁定受理凌动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庭审现场。下城法院 供图转机:一本经营许可证带来一线希望
经法院查明,凌动公司为“三无企业”,即无人员、无财产、无账册,破产管理人既联系不上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也没能接管公司财务账册等资料,接管工作和破产进程一度陷入僵局。
“既然凌动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是不是可以从网约车的角度去挖掘凌动公司的资产?”该案破产法官说。在法院指导下,管理人向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车管所、银行等多方求证,发现凌动公司名下登记有4辆新能源汽车,但却不知去向。
“车子平常是公司经理在用,可能停在某个停车场。”根据公司职工提供的线索,经反复排查后,管理人在一个偏僻停车场找到四辆几乎报废的新能源汽车。经修复、美容,尽管4辆车拍卖变现31.24万元,但都已经设定了抵押权,并且对于公司总负债数额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在继续查阅和收集凌动公司历史沿革和股东变动信息时,破产法官偶然发现,该公司曾在2018年10月取得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颁发的网约车经营许可证,这让再次陷入僵局的破产进程有了一线曙光。
重生:“筑巢引凤”企业重新出发
经查实,凌动公司在发展之初曾花费巨大财力、物力创建起一个网约车运行平台,并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2年10月29日。该案破产法官介绍,虽然经营许可证属于禁止流通物,其本身并不具备资产价值,不得计入公司资产总额,但从目前网约车运营环境来看,这张经营许可证具备不小的商业价值。
于是,法院将经营许可证作为一项吸引投资的“利器”,让凌动公司从破产清算转入重整程序。并随即启动“预重整”模式,指导管理人在有影响的网站、公众号等公共媒体上发布招募投资人公告。
经过多方竞价及多轮谈判,最终确定了重整投资人,由浙江某公司出价收购凌动公司,成为其全资控股股东,对其继续经营。
2020年6月10日,法院以“线上+线下”方式召开凌动公司破产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之后又启动了凌动公司重整计划的表决。将出资人权益调整为零,其股权全部转让给重整投资人,对已确认的职工债权按比例分阶段清偿。该重整方案确定职工债权平均清偿率达47.28%,普通债权清偿率12.41%。
上述破产法官表示,一个企业既然当初能存活,往往有其合理性或独有价值,而一些特殊价值如经营许可证,在目前法律框架内很难通过拍卖等方式变成真金白银,重整制度恰恰可以为这种情形提供既合法又合理的桥梁,实现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无缝对接。(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