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韶关1月14日电 题:走访张九龄故里:隐匿粤北的“仁爱之城”
作者 蔡敏婕
记者近日到有“广东北大门”之称的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漫步在县内的丹霞绿道上,可见“仁”文化主题的雕塑遍布。
中午时分,不时有市民坐在宽阔的锦江河边休憩。“现在乱扔垃圾的现象没了,环境也越来越美了。”市民王阿姨推着婴儿车在绿道上晒太阳,她表示家就住在附近,平时喜欢来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本地人不多,我们不分本地人和外来人,来了就是客。在这里的餐馆,五六张桌上可以听到五六种方言,甚至餐馆老板不一定是本地人。”据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子初介绍,仁化县特点是包容,推广仁者爱人,“仁爱的核心是仁义博爱,甘于奉献,人人爱自己的家乡,人人为自己的家乡做事”。
丹霞绿道 马联合 摄仁化县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下,建县距今有1500多年,是唐代诗人名相张九龄等名人故里。历来为商贸集散地,县内古驿道、古村落、古塔众多,现留存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宝塔14座,被誉为“中国古塔之乡”,其中云龙寺塔是华南地区五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国家级唐塔。
近年来,仁化县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把“仁化”之名与“仁爱”文化相结合,推广“仁爱”文化品牌。运用“仁”“爱”文化元素,建成了“仁”文化公园、“仁”文化绿道等“公园绿地文体便民10分钟服务圈”;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从县城主次干道沿线到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仁化围绕城市品位提升、居住功能提升等方面下“绣花”功夫,其中实现县城大街小巷以及镇、村路灯亮化全覆盖。
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不止于社区。据介绍,仁化县连线连片建设具有丹霞红色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辐射带动全县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打造省际交通廊道,改变环丹薄弱地段环境“脏、乱、散、差”的面貌;完成县城主次干道沿线商铺广告牌更换项目和人行道改造工程,涉改面积5.76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仁化实施教育设施提升工程,异地新建田家炳小学、城北小学和特殊学校;推进公厕改造提升工程,改造老旧公厕10座、新建公厕4座。
漫步县内街道,不时出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活动。目前该县实名注册志愿者近3万人,志愿者服务队334支,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达73小时。
2020年11月,韶关市仁化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样板。
“经过这么多年创建文明城市,我们也给民众带来了福利。但也有不理解的,比如在门店管理方面,商家此前习惯占道经营,认为比较好卖,但我们需要入店经营。”李子初称,创文无止境,除了改善老城区路面建设和排水功能等基础设施外,民众的素养也需要提升,“例如文明养犬等,创文就是以人为中心,创文就是惠民”。
据介绍,仁化县还开展诚信评价,发布诚信“红黑榜”;开展出租车、公交车行业整治,规范文明服务行为等。通过实施风尚提升工程,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完)
【编辑: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