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州省应急管理厅1月13日发布消息:近日,贵州省减灾办、贵州省应急管理厅组织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林业局、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贵州省地震局、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贵州省气象局有关负责同志,贵州省减灾委专家委部分专家对2020年全省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会商分析。
经核定,2020年,贵州省内多地遭受不同程度洪涝和地质、风雹、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尤其以正安县“6·12”、桐梓县“6·22”、三都县“6·24”、习水县“7·6”洪涝灾害,松桃县甘龙镇、黔西县中坪镇“7·8”山体滑坡灾害,岑巩县、江口县“5·4”风雹等灾害造成的损失重、影响大。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88个县(市、区)1292个乡(镇)475.65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54人(死亡46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28.76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23.34万公顷;倒塌房屋1568户5531间,不同程度损坏房屋7.07万户15.7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0.53亿元。总的看,2020年全省自然灾害灾情较上年同期偏重,与前五年均值相比,主要灾情统计指标值呈现“四降四升”,因灾倒塌房屋数量、死亡失踪人数、受灾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下降41.0%、20.1%、10.0%、9.1%;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一般损坏房屋数量、农作物绝收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78.2%、37.6%、20.9%、12.7%。
2020年,贵州全省自然灾害灾情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汛期持续时间长,遭遇60年不遇的雨情水情汛情。入汛早,出汛晚,秋汛严重。3月20日,贵州全省全面进入汛期,较常年提前40天;10月10日出汛,较常年偏晚10天。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1449.7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其中县城累计降水量最多为丹寨县1817.4毫米,乡镇最多为从江县加榜乡2630.8毫米。6月12日正安县碧峰镇1小时降雨量163.3毫米,为贵州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9月份,平均降水量247.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00.8%,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都柳江、舞阳河、六洞河等21条中小河流发生37次超警戒水位,羊昌河、松坎河、寨蒿河等6条河流发生7次超保证水位。6月11日正安县碧峰镇白花河、6月22日桐梓县綦江支流木瓜河发生百年未遇特大洪水。习水、正安、惠水等15个县(市)单日降雨量超本站极端阈值,强降雨造成山洪暴发、溪河猛涨,公路、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三都县城区、正安县碧峰镇、桐梓县木瓜镇等多地发生城镇内涝,沿街商铺被淹、房屋进水进淤。
二是强对流天气频繁,风雹灾害较常年提前和偏重。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贵州全省69个县490个乡镇遭受风雹灾害,损失较常年偏重。1月6日,乌当、西秀、从江等23个县(市、区)出现强对流天气,风雹灾害较常年提前发生。4月17日,镇宁县六马镇突降冰雹,所种植的蜂糖李等经济作物损失达3.16亿元;5月4日,岑巩、江口等19县(市、区)85个乡(镇)同一天出现大风、冰雹,局地损失较重。全省风雹灾害点多面广,黔东南、黔南、铜仁等少数民族地区木结构房屋受损数量大。
三是灾情险情频发,灾害损失较重。贵州全省灾情险情频发,各类自然灾害临时避险及紧急转移安置28.75万人次,较前五年同期均值增加78.2%。洪涝和地质、风雹等灾害造成全省不同程度损坏房屋7.22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166%。入秋后,全省普遍出现轻级至重级秋绵雨天气及局地强降水、降温,造成部分水稻倒伏、穗上发芽,秋汛及持续秋绵雨对秋收造成一定影响。(总台央视记者 杨晓东)
【编辑:白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