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塑造了江西。四方的怀玉山脉、武夷山脉、九连山脉、幕阜山脉构成了它的基本轮廓。江西,群山环绕,绵延横亘,犹如长轴一幅。庐山便是这画轴上最绝妙的一笔。
如果说自然造就了庐山,那么人文历史则成就了庐山。“人文圣山”,是庐山傲然于群山的底气和资本。
庐山之巅看风云激荡,令人心潮澎湃。但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全国旅游发展版图时,又不免为“一庐风月云中隐”扼腕。
引 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赞誉“庐山天下悠”。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庐山的保护与发展,省委书记刘奇强调:“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担当实干,山上有序疏解、彰显特色,做亮耀眼明珠,山下连点成线、精美呈现,串起美丽珍珠,把‘庐山天下悠’品牌唱得更响。”
为提升庐山品牌影响力,省政协将“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列为2020年专题协商课题。为做好专题议政准备工作,面对疫情影响,省政协课题调研组因变制宜,“政协人+部门人+专家”一起“围读”庐山,学研各类资料200多万字。
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后,调研组兵分5路奔赴九江市、庐山市(庐山管理局)、井冈山市、安福县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同时,创新调研形式,先以普通游客身份赴庐山开展两次体验式调研后,再开展蹲点式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成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听取百余名业内人士和游客意见,从源头取“活水”,最大限度掌握一手资料。
历时7个月,十余次各类研讨会议,42次反复修改打磨后,调研组才形成调研报告。报告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思考;既指出庐山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为庐山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2020年11月2日至3日,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围绕“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开展专题协商议政。省政协主席姚增科指出:“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是助力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的时代命题、必答之题。”
荣与光
山之语:历史的庐山何以称雄?
沿天池山顶循石阶下行,可见龙首崖拔地千尺,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当云雾袭来,龙首崖如漂浮在茫茫云海之上。
龙首崖观云涛,是游客到庐山的打卡点之一。不只是龙首崖,庐山有名的自然景观不胜枚举。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锦绣谷、三叠泉、五老峰、芦林湖……千般锦绣,铺排如画。
天地有匡庐,兼秀险雄奇,自成一派;往来无俗士,多圣贤才俊,相誉千秋。庐山,不仅是大地雄浑与秀丽的象征,还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其实,更让庐山引以为傲的,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国内名山大川相比,最能体现“庐山天下悠”品牌的是,庐山拥有丰富且具有唯一性、稀缺性、独特性、罕见性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也是庐山有别于其他名山大川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庐山,一座藏在文人墨客诗词里的名山。许多人认识庐山,是从诗句开始的。在襟江带湖的峰峦中,悬崖峭壁、云海烟雨、飞瀑银泉、幽林叠谷遍布其间,引多少墨客文人,吟千古绝唱。陶渊明来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真情流露;李白来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神来之笔;苏轼来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另辟蹊径……
庐山,可谓星光璀璨。历史长河中,近3600名历史文化名人相继登临庐山生活、游览,留下近2万首诗词歌赋,以及大量传世文章、绘画、石刻等文化遗存,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山水画的发祥地。值得一提的还有,朱熹重振白鹿洞书院,使之成为宋明理学和书院教育的典范,跻身中国“四大书院”,影响了宋代以来的中国历史。
让我们将目光沿着历史的轨迹慢慢往回收,近现代的庐山依然熠熠生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三上庐山主持召开中央会议。周恩来两上庐山就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谈判。庐山曾是原国民政府的夏都,庐山谈话会在此进行,《抗战宣言》在此发表。放眼全国山岳景区,这一价值无可比拟。
不仅如此,庐山在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也独树一帜。庐山宗教文化以佛道文化为主体,兼容西方宗教文化,形成了“一山藏五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的格局,极为罕见。庐山生态文化以地质、温泉、云雾茶、董奉杏林文化等丰富多样为特色,拥有亲近自然、康养度假丰厚的承载能力,别具一格。
如果问江西的景区谁最具“国际范”,很多人会遥指庐山。庐山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名山,是我国首个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中西文化交融合璧之山。
真实的庐山,远远比你所了解的庐山更加精彩。庐山是一幅画,更是一本书。这本书,内容太精彩太厚重,需要精读细品。
时与势
山之惑:今天的庐山缘何迷茫?
站在庐山之巅,看雾断青峰,不知云外几重天。千百年来,庐山云雾以其波涛翻腾、变化莫测,令无数人痴迷。
从历史回归现实,山还是那座山,云却不是那片云了。回观当下,在“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的旅游发展大潮中,庐山旅游龙头地位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越来越弱,持续发展面临不少难题。庐山充满了困惑,正如这漫山的烟云,让人方向不明。
与省外一些名山相比,就旅游经济体量而言,庐山已不在一个重量级。2019年,庐山门票收入分别为武陵源、黄山、九华山的35%、42%、61%。尤为突出的是,庐山景区对门票收入依赖严重,门票收入占总营业收入六成左右,而黄山、九华山仅占两三成。纵是与省内山岳相比,庐山亦让人发出“泯然众人矣”的感慨。近5年,庐山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为15.83%,分别比三清山、龙虎山景区少1个、8.31个百分点。2019年,庐山旅游接待总人次首次被龙虎山超越。
何以至此?这就不得不说到庐山“一山多治”的问题。在外人看来,庐山是一个整体。其实,在庐山设市前,庐山风景区由四个行政主体分割管理。最多的时候,庐山曾经“一山六治”。由于“一山多治”,庐山旅游资源被碎片化分割、无序利用。多头管理体制下的行政主体、管理权限、地域划分、资源分割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日渐增多,成为制约庐山旅游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最大阻碍。在大众旅游蓬勃发展的年代,庐山饱受“一山多治”困扰,没能抓住机遇趁势而上,逐渐在旅游市场中失去了应有地位。
如何改变庐山“一山多治”的格局?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庐山的发展,这些年庐山管理体制改革从未停步。2016年,庐山市设立,给了人们巨大想象空间。但事实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缓慢,改革合力尚未形成。令人欣喜的是,我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对症下药,当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改革成效将逐步显现。
除了体制机制问题,庐山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过去黄山学庐山,如今正好相反。”庐山和黄山,就像两个“邻居家的孩子”,时常被拉来比较。仅从品牌效应发挥这一点,可管窥两座山近年来发展的差别。黄山按照邓小平当年提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要求,加快推进黄山国际化战略,成为中国旅游发展排头兵。反观庐山,“庐山天下悠”的品牌效应发挥远比不上黄山。
来到庐山五老峰南麓,一座饱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古韵盎然的建筑——白鹿洞书院,静静地坐落在时光深处。千百年来,不知多少大师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也不知多少贤士从这里走向天下。然而记者数次到此都发现游客寥寥,与书院的名气极不相称。这也印证了调研组的看法:庐山文学艺术、书院文化的利用与游客多元化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白鹿洞书院只是一例,庐山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不充分,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品牌优势。比如,庐山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对旅游的强大辐射能量远未释放;宗教文化平台作用发挥不足,在提升海内外影响力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地质、温泉、庐山云雾茶、杏林文化等资源没有用足,“一山飞峙大江边”天然形成的山水联动文章没有做好。
2020年12月3日,庐山出现大范围雾凇景观,“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纵然寒气逼人,山上仍迎来大量游客。但到庐山的游客会发现,山上热热闹闹,山下却冷冷清清。庐山“山上行、山下不行”向来广受诟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山上山下互动性不够,是庐山发展的痛点,也是庐山改革的重点。
从空间上看,山上山下利用不足,从时间上看,一年四季冷热不均,庐山旅游季节性短板十分明显。山上旅游,对避暑形成的旺季经济过于依赖。“干好两个月,坐享一整年”,旺季时游客超负荷,牯岭镇人满为患;淡季则经营惨淡,很多店铺关门歇业。世人皆知庐山夏季清凉,其实庐山“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每季都有独特的韵味。只是,天赐食于鸟,但不投食于巢。“四季都是旅游旺季”,还需要庐山潜心经营。
攻与守
山之问:未来的庐山应当何为?
冬日庐山,山风凛冽,踏着微露的晨光,登上含鄱口望鄱亭,凭栏远望天际。缓缓地,一轮旭日从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面喷薄而出,霎时湖天尽赤。
庐山旅游,也希冀穿越烟云,望见红日。如何更好发挥庐山资源优势,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再创辉煌?调研组给出了对策建议:从打好“理念牌”“改革牌”“特色牌”等入手,攻守兼备,希望为庐山发展拨云见日。
“黄山谈话”是黄山探索和奋斗的“定海神针”,指导黄山旅游破冰发展、转型提升,跻身全国旅游“第一方阵”,其品牌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调研组建议,庐山要打好“理念牌”,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两山论”的理解认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我省可学鉴黄山成功做法,对“庐山天下悠”品牌大力宣传推广。
山水有相似,文化各不同。庐山拥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宝藏,“人文圣山”是庐山最大的竞争力所在。调研组建议,庐山应打好“特色牌”,把具有“世界影响、中国特色、江西味道”的庐山历史文化优势提炼准、发挥足,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
“庐山之巅,一马当先”。2019年9月21日,庐山举行首届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赛。近万名来自海内外的马拉松运动员在“庐山之巅”,用双脚丈量这座美丽的世界名山,在奔跑中感受庐山迷人风景和独特魅力。与此同时,庐山将重启世界名山大会,筹办世界企业领袖峰会,持续举办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国际爱情电影周等活动,不断扩大庐山国际影响力。
这与调研组的观点不谋而合。大家认为,庐山应聚焦“世界影响”,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境外主要客源地合作,扩大朋友圈;密切与世界旅游联合会和世界名山协会的联系,加强互动推广;组建世界避暑旅游胜地联盟,举办国际性赛事;缔结国外友好旅游城市,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国际品牌。
“发挥白鹿洞书院资源优势”“用好‘天下第一泉’‘桃花源里可耕田’”“发挥庐山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在2020年11月召开的省政协专题协商议政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庐山作为“人文圣山”,要展示自身特色,应做好以庐山丰厚多元文化为主题的文旅融合文章。具体怎么做?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建言。庐山应着力将无形文学资源转换成有形文化旅游产品,通过恢复庐山“诗路”古迹、修缮诗词小径、绘制文艺长卷,打造中国庐山千年文学穿越长廊;重建“庐山国学”,依托白鹿洞书院打造中国书院小镇;发挥庐山宗教文化平台作用,打造与众不同的宗教文化体验产品……
一部《庐山恋》,一生庐山情。2020年9月20日至26日,庐山举办国际爱情电影周,借助电影这一世界相通的语言,传播“庐山天下悠”,成为“网红”。华山基于武侠故事打造的“华山吾侠”IP,受到年轻人喜欢。从《庐山恋》到“恋庐山”,庐山“浪漫之山”极具“网红”潜质。调研组建议,庐山应做足“江西味道”,找准庐山所代表的江西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讲好新时代庐山恋故事。比如,注重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好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文章;突出庐山“山居而不离城”的特质,做好牯岭酒吧一条街和夜景夜游项目;围绕具有庐山标志性的杏林、田园、茶泉等特色品牌,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健康养生基地。
庐山的精彩,不只在山顶。山上山下如何融合发展?早在十多年前,黄山就开始了“旅游下山、二次创业”,走出了一条山上山下齐头并进的黄山旅游发展之路。因此,调研组建议,庐山应打好“链接牌”,把山上做精、山下做特,形成“百年看山上、千年看山下”的全域旅游格局,构建大庐山旅游经济圈。
后 记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熟悉的人都知道,为了庐山的发展,改革一直处在进行时。
2020年12月24日,庐山“市局合一”管理体制正式运行。这是自2019年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拉开新一轮序幕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效,标志着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又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也拉开了庐山开启新发展阶段的大幕。同时,我省正在组建庐山旅游发展集团,力争到2023年实现庐山旅游上市。下一步,我省将以推进庐山旅游上市为牵引,坚定走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的路子,努力把庐山打造成全省旅游的龙头、全国旅游的标杆、世界旅游目的地。
围绕“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再创庐山新辉煌”的目标,庐山出台了旅游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挖掘庐山人文圣山、世界景观、避暑胜地、牯岭小镇“四大特质”,激活庐山名山名湖名人名墅名茶名泉“六大优势”,进一步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到2023年,实现“3311”目标,即庐山景区旅游三年累计投资达300亿元,年实际购票人数突破300万人,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山上山下实现全面融合发展。
不畏浮云遮望眼,待到云开雾散,庐山露出真面目,定是一派峥嵘气象。(记者 杨惠珍 龚艳平)
【专家观点】
打造国际旅居旅游目的地
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院长 黄细嘉
回首过往,庐山曾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观望当下,庐山旅游发展国际化程度日趋减弱。建议我省启动庐山“二次创业”,重振庐山雄风、再创庐山辉煌,把庐山打造成为国际旅居旅游目的地。增强引力,围绕“旅居庐山”“休闲胜地”定位,进行强势营销,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凝聚合力,政府、企业、媒体、居民共同发力,做强“庐山真面目”产品,围绕“中国酷岭”提升消费水平;保持定力,围绕“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做足融合文章。
【景区声音】
山上山下融合发展
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庐山市委书记 李甫勇
庐山将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路径,以融合发展为导向,持续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当前,山上正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旅游资源、国有资产、旅游经营、服务体系,提升牯岭镇风貌、基础设施”为抓手,山下正以“旅游、城市、土地、温泉等八大资源整合”为抓手,推动山上山下融合发展。
■ 【他山之石】
黄山“下山”寻求更大发展
近年来,黄山旅游围绕“走下山,走出去”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二次创业”,探索出一条山岳景区转型发展新路。
黄山也曾遇到旅游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竞争加剧,创新不足,发展步伐放缓,依靠“门票经济”的增长模式面临“天花板”。改革势在必行,转型路在何方?从传统的“门票经济”转向“创新经济”,从“靠山吃山”到“走下山,走出去”,黄山开启了“二次创业”。依托黄山风景区优势资源,黄山稳步推进太平湖、宏村、花山谜窟景区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山水村窟”战略布局,形成有机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成为黄山旅游对外拓展的有力支撑。同时,黄山大力推进“旅游+”战略,加快景区板块、索道板块、酒店板块、徽菜板块等优势业务横向扩张,强化“旅游+小镇”“旅游+电商”“旅游+文旅”“旅游+体育”“旅游+农旅”等新兴业务纵向拓展,成为开启黄山“二次创业”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