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程相文:对一粒种子的长情

2020-12-29 10:34 科技日报   梁静  阅读:3693 

  程相文:对一粒种子的长情

  最美科技工作者

  实习记者 代小佩

  曾羞于提起甚至极力掩盖的事,最终成就了他。

  2020年末,84岁的程相文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走上工作岗位的57年来,他的脚步在田间地头几乎没有停歇过,只为选育更好的玉米种子。大大小小的黑斑、纵横交错的皱纹,是烈日风霜赠予他的礼物。

  谁能想到,视玉米种子比命更重要的程相文,早年却因为学农业感到丢人。

  排斥学农 却成为种业功勋

  程相文出生在动荡的1936年,高中毕业后被分到河南省中牟农业专科学校(现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学农业,在当时并不光彩甚至可能被嘲笑,程相文选择隐瞒。入学一年多了,家人和乡邻还不知道他在学什么。虽不喜欢,但做事一向认真的程相文还是用心在学。

  跟玉米结缘,是在鹤壁市浚县。1963年大专毕业,程相文服从分配成为浚县一名农业技术员,负责种子实验。玉米是浚县主要农作物之一,但当时亩产只有50公斤左右。程相文目睹过饥肠辘辘的人吃树叶、啃树皮,填饱肚子是天大的事。

  老百姓常年用农家种来种玉米,这样做会减产,最好买由专业技术人员干预繁育的杂交种子。程相文下决心:一定要为浚县老百姓选育高产的玉米良种。

  1964年秋冬之交,背着50多斤玉米种子,年轻的程相文只身来到海南三亚田独镇罗篷村。在租来的零散玉米地,他悉心撒种,挑水浇地、挑粪施肥,静待发芽、拔节、抽穗。

  结果,玉米刚出苗就遇旱灾,程相文挑了十几天水才给一棵棵玉米苗浇上水。没承想,又赶上春节前老百姓放水插秧,玉米地的地下水位提高,为保苗生长,程相文又在玉米地四周挖沟排水。累活儿很多,危及生命的事不少。“有一天夜晚,我在玉米地遇到一条银环蛇。还有一次,我给玉米挑粪时掉进粪坑,大粪到我胸口高,幸好几个大娘把我捞了出来。”程相文说。

  一年后,程相文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批玉米杂交种子。浚县钜桥镇邢庄村一位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下。欣喜的是,亩产达三四百公斤。村民说,小程带回的种子可真是“金豆子”!

  “我是学农的,黄土地是我事业的支撑点。”备受鼓舞的程相文决定在玉米地扎下根、沉下心,他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其中14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

  2011年,程相文主导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时任总理温家宝到鹤壁视察时讲了两个“忘不掉”:第一,老程忘不掉;第二,“浚单”忘不掉。2014年,程相文和袁隆平、李振声等人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

  他把长情给了玉米地

  玉米选种,授粉是关键,最佳玉米授粉期又恰逢春节。57年来,程相文有55个春节在海南试验田度过。“一辈子就干了种玉米这一件事。”程相文说。

  对每粒种子程相文都严格把关。他承担的15亩国家级玉米高产攻关试验田、5000株玉米,没有一棵缺株、一棵弱株、一棵虫株。

  程相文先后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连续创造了夏玉米5亩、100亩、1万亩、3万亩、10万亩国内同面积最高单产纪录。他带着育种团队培育的“浚单”“永优”系列玉米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5亿多亩。

  玉米丰收了,育种能不能停一停?程相文说,育种最初是为了高产,现在还要追求优质、多抗、广适,比如抗倒、抗病、抗旱……

  育种无止境,一茬茬玉米变黄了,小程也变成了老程。给玉米授粉必须赶在每天9时至16时之间进行,这个时段玉米地温度高达37℃以上,而人不能站、不能蹲或坐,只能弯腰工作。程相文坚持和大家一起完成套袋、采粉、授粉、记录。

  他把长情给了玉米地,已多不出半分再给家人。1993年春节,妻子中风,她体贴,把程相文打发去海南给玉米授粉。“我和我老伴感情很深,她一生都没有跟我要过东西……”忆及往事,程相文如鲠在喉。

  在父母、妻子、女儿最需要他时,程相文总是远在异乡。难过时,他会去玉米地走走,然后回屋里哭,抹把脸,再去玉米地。痛苦让他愈加坚定:一定要选育更好的玉米种子。

  被问及有什么遗憾,80多岁的老人顿了顿,眼泪突然流下来。过了会儿,他抹掉泪,哽咽着说:“没有遗憾,我没有什么遗憾……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管有什么阻碍,我都要坚持下去,种好我的玉米,我绝不会放弃。” 【编辑:梁静】

8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