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可歌可泣!分宜这块红土地上有一段怎样的革命故事?

2020-12-28 08:53  阅读:6344 

分外宜人地,天工开物城。分宜是一个秀丽富饶的千年古县。分宜建县前属宜春县,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析宜春东境神龙等十乡设县,故名分宜。

五四运动前,分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遭受着帝国主义侵略,军阀、土豪劣绅的欺压,封建地主的剥削,劳苦大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三座大山”激起了苦难深重的分宜人民的反抗和斗争。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和先进青年的觉醒,开启了分宜人民的革命史。

第一次国内大革命

△大革命中分宜早期共产党员钟亮畴(上左) 彭树德(上右) 赵挺秀(下左) 胡发云(下右)

1919年5月4日—1927年6月,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的失败。

“五四运动”消息传到南昌,当时在南昌省立第一师范就读的分宜籍学生赵挺秀、彭挺生、傅代周等积极投入这一运动,和“省一师”的同学前往省议会、省长公署请愿,要求立即致电北京释放被捕学生。通过这次爱国斗争,分宜先进青年深受教育和启示,深感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之责。他们毕业后回到分宜,兴办了分宜县模范小学,并成立卫学社,反帝反封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1926年7月,北伐军第三军在朱培德率领下,击败了军阀唐福山、张凤歧,国民党分宜县党支部成立并按行业成立了工会。

1926年11月,江西省农民运动协会下辖赣西办事处派中共党员钟亮畴来分宜发动群众,筹建农会,组织农民运动,打土豪、减租减息、禁毒禁烟等。同年12月,经钟亮畴介绍吸收赵挺秀、彭挺生、胡发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分宜县最早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分宜县模范小学党小组,开启了共产党和反革命的斗争。随着钟亮畴和赵挺秀被反动派杀害,分宜第一次大革命遭受挫折。

分宜人民勇敢执着,具有奉献精神。第一次大革命虽然遭到了失败,但这场革命斗争却教育和锻炼了分宜的党组织和分宜人民。大革命失败后留下来的共产党员和农协会成员,为土地革命分宜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土地革命)

△1930年7月毛泽东与朱德(上左),彭德怀(上右),王震(下左),萧克(下右)

1927年初,通过建立分宜县农民协会、党小组、党支部和第一支红色武装,分宜人民开展了武装斗争,同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

土地革命时期,经过两年的武装斗争,分宜南部山区革命烈火已成燎原之势,为中共分宜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30年3月19日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攻下分宜城,打开了大好局面。4月,正式成立了中共分宜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8月,北路行委进驻分宜,分宜成为赣西南和湘赣革命根据地地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9月12日,分宜县苏维埃政府召开第三次常委会,详细讨论了中央苏区大会土地分配办法,并由此作出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分宜苏区在全盛时期,曾成立过24个乡苏维埃政府,全县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全部“赤化”,人口近6万,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震、萧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分宜战斗和生活过。

当时环境很苦,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办公,敌人常来进攻,县苏就得转移。1932年2月,中共湘赣省委决定撤销“北路特委”,成立分宜中心县委。分宜处于苏白交界的位置,南面紧挨湘赣革命根据地,北距湘鄂赣苏区只有八十公里,1932年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军委决定把分宜作为突破口,以达到连通湘赣和湘鄂赣两块根据地的目的,并在分宜建立了2条地下交通线,操场乡白泥坳地下交通站就是其中之一。地下交通线从1930年一直活动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才结束。

“以分宜为中心的北路地区,是个很重要的地区,以前曾有很大的力量,对付敌人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个很重要的革命据点,留下许多革命的种子。”

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王首道同志谈分宜苏区说:1934年,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加之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苏区“围剿”,红十七师北上作战,使分宜苏区防守力量削弱,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分宜苏区逐渐缩小。7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被敌人占领,敌人重兵压境,中央军委为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命令红六军团西征。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后,分宜苏区武装力量面临严峻形势,依然奋力阻击,顽强坚守阵地,然力量薄弱,转移至安福后,除小部分突围外,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湘赣革命根据地分宜苏区从此消失。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有200多名分宜籍的红军战士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937年,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1934年秋,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六军团突围西征后,分宜苏区武装力量陷入孤立无援。根据地丧失后,剩下一百多战士,在党组织领导下,分宜苏区的军民并没有向敌人屈服,继续以深山老林为依托,人民群众为依靠,与敌人开展更加英勇、持久的游击战争。

1927年初,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分宜党支部;1932年3月成立中共分宜中心县委。1927—1934年的苏维埃革命斗争中,三年游击战。分宜人民在土地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2013年7月分宜县当之无愧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定为一类中央苏区县。

抗击日本侵略者

△上高会战胜利后清点战利品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从此开始。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随后,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表示共同抗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湘赣临时省委派中共党员罗允钦来分宜开展工作,在黄土坑、东坑恢复了两个党支部。1938年2月,成立中共万载中心县委。分宜建立工作委员会,属万载中心县委领导。1938年7月27日,九江沦陷,日军以九江为基地,分兵南下,占领南昌,并经常出动飞机骚扰赣西各地城乡。分宜,是十九集团军司令部驻地,是日军敌机轰炸的重要目标。日军敌机给分宜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1945年7月26日,日军由宜春兵分两路流窜到分宜县北乡。日寇所到之处,尤其住宿之处,杀人放火、奸淫劫掠,无所不用其极。据《江西抗战损失调查总报告》记载,日寇炸死和杀死分宜同胞377人,重伤180人,轻伤311人,焚烧房屋288栋,总的财产损失为法币23.24亿元。分宜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同仇敌忾,抗击日寇。不仅参军参战、捐资捐物,还组织运输、抢救伤员等,为打败日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分宜毗邻上高,最著名的是支援上高会战,上高会战是抗日战争在江西的一次著名战役。分宜是上高会战的大后方,分宜人民捐出大米17万斤,抬运伤员3600人次,派出民夫11万余工日。七十四军五十一师上校团长陈铭在上高会战中牺牲,分宜人民把烈士灵柩运到分宜安葬在钤岗山下。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1949年7月16日南下工作团在韩慰农(前排右三)率领下来到分宜接管政务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美国政府执行的扶蒋反共政策下,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又一次把分宜人民推向了苦难深渊。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分宜人民处于民穷财尽、十室九空的水深火热中,分宜人民奋起反抗,用各种方式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取得巨大胜利后,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敌发起进攻。

1949年7月15日,是分宜人民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三军三十八师,在师长徐其孝的率领下解放了分宜城。当解放军从北门进城时,人民群众燃放鞭炮,夹道欢迎。从此,分宜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949年7月,中共分宜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负责人经省委批准在南昌组成,县委书记韩慰农,县长赵立达。于7月16日进驻分宜城,接管分宜政府,领导群众建设新分宜。新生的人民政府开展了肃清残匪、收缴枪支的斗争,为消除残匪和封建宗族势力,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天高气爽,阳光灿烂,分宜人民在县政府门前的广场上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喜庆的鞭炮声大作,激昂的锣鼓声响起,群众挥舞着小彩旗,跳跃欢呼,无数的翻身人民淌下了激动的热泪!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分宜人民在漫长的革命进程中

历尽艰难险阻、坎坷曲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为着革命的胜利

无数先烈、爱国志士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分宜这块红土地上

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并永远激励着分宜人民继续艰苦创业

去开拓一个更新更伟大的时代!

来源:分宜县委党史办杨诚 曹俊、分宜先锋

编辑:王志昊

6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