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昌12月24日电 近日,走进江西省宜春樟树市吴城乡塘下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三五成群的农民忙着护苗管理,一片片枳壳迎风展绿。“引入梦达公司这只金凤凰,村里的土地大部分种上了中药材,大家既当工人又当股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望着漫山遍野的中药材,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强满心欢喜。
塘下村有400余户村民,以前主要靠种花生、水稻为生,年人均收入只有6000余元,经济状况相对落后。2016年,该村引入本地医药龙头企业——江西梦达公司兴建中药材种植基地,还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土地来入股 收益有分红
早饭后,塘下村三组的付尾如和往常一样在村口集合,和同伴来到合作社领取当天的劳动任务。“自从开春起,除去雨天基地用工就没停过,一个月能出二十来天的工呢。”付尾如说道。
付尾如是塘下村的贫困户,腿脚不便做不了重活,全家守着5亩田地过日子,生活十分困难。去年,村里牵线搭桥,他委托合作社,把土地入股给梦达公司种药材,自己又返回基地打零工赚点劳务费。
像付尾如这样,塘下村村民能享受收益分红,缘于村干部当初的抉择与之后的坚持。“要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靠传统的种田种地肯定不行,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张文强认为,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产业越来越重视,吴城乡有着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大家商议后决定引进民间资本,发展适度规模的中药材种植。2016年底,梦达公司落户塘下村。
“起初,公司提出从村民手中租借土地种药材,收益归公司,农民赚租金,结果被我们拒绝了。”张文强认为,单纯流转土地的模式,农民参与程度不高,仅能获取有限租金,群众积极性不高。“引入企业发展产业,目的是富裕农民,只有让农民在产业链中全程获利,才能有实打实的获得感。”
经过公司、村委会、村民三方磋商,提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中药材的育苗、种植、管理、销售,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及相关协调服务,农户将土地入股给合作社,平时可以优先在基地务工,待基地产生收益后,公司、合作社、农户三方再按4:1:5的比例分红。“这种合作模式,农户户均增收上万元,合作社一年还有三十多万元分红,这笔钱可以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民生工程,实现了公司、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张文强说。
合作社牵线,种地有保障
“塘下村上店村小组的张根秀种了大半辈子田,我们动员他拿土地入股,人家就是不同意。”碰了几次钉子,张文强意识到,像张根秀这样把土地看作“命根子”的老农,他们不愿入股的原因,是觉得与公司打交道,自身处于弱势地位,长远看收益缺少保障。
对于群众的顾虑,张文强当机立断,由村委会牵头组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自己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民与合作社签合同,合作社再打包和公司签合同,以后有啥纠纷,由合作社代表村集体出面与公司交涉。”有合作社牵线搭桥,张根秀等人终于吃了“定心丸”,并签下了入股合同。
作为连接公司和农户的桥梁,合作社促进了双方合作共赢,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了公司作龙头,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都有标准化的流程,合作社只要领着大伙按要求干,这样不仅能保证药材合乎企业生产需求,还能提高种植效益,技术管理、市场销售更不用愁。”张文强表示,合作社专门做了账本,基地劳务用工、公司投入资金使用等情况一目了然,以后中药材挂果后还将随行就市,记下每年具体收益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接受监督,保证大家劳务用工和分红收益一分不少。
群众得大头,企业有赚头
收益大头给农户,投资方梦达公司岂不是吃亏?公司董事长付四平不这么认为:“做企业要大气,更要有远见。农民参与分红,对公司来说也是有舍有得。”
“群众得大头,企业有赚头。现在基地已种植枳壳2300多亩,按照现在行情每亩能有4000多元的收益,公司占4成就有1600多元,除去务工支出、购苗、肥料药水等各类成本340多元,一年还有280多万元的纯收入。今后,我还要新增吴茱萸、黄栀子、车前草等道地中药材,打造一个万亩连片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谈到将来的发展,付四平信心满满。
据了解,在樟树市像塘下村这样依托合作社带富群众的实例比比皆是。近年来,樟树市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驻农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领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的合作共赢之路。(秦海峰 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