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故事)广西山地农业掀“机器换人”热潮 “致富小火车”成“新宠”
中新社南宁12月20日电 (林浩 黄文莲)冬至将至,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砂糖桔林即将进入收获期,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
图为即将丰收的果实。 林浩 摄
一片宽广的果园内,果农李源访面带笑容,手持遥控器,熟练地利用轨道运输车,将肥料等农资运到指定地点,为丰收做最后准备。
“以前送一吨农资到桔林各处,一个人要花上两天时间,累得不得了。现在,我只要动动手指,不到半小时,轨道运输车便能‘搞定’。”李源访对记者说。
图为李源访利用轨道运输车运送农资。 林浩 摄
李源访把轨道运输机称为“致富小火车”,今年砂糖桔的采摘,他也计划全面推广。李源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约230亩砂糖桔,可产果超300吨,仅在采摘环节,就能省下成本约3万元人民币。
果农覃宗林家的果园地势则更加陡峭,往年,在农忙时节,即使花重金,也很难请到人帮忙,一些果实只能烂在田头。今年,他下定决心安装了7台轨道运输机。
记者在果园看到,在坡度约50度的山地上,铁轨几近垂直而上,绵延进入果园深处,轨道运输车在铁轨上往来穿梭,平稳迅速,如履平地。
图为通往山间的铁轨。 林浩 摄
如今,仅靠家人的力量,覃宗林便完成几乎所有的农活。尝到甜头的他,计划明年流转更多荒山,扩大种植规模。
恭城是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真实写照。恭城瑶族自治县副县长叶勇表示,近年来,受青壮年外出务工影响,劳力紧张成为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瓶颈,轨道运输机的出现和应用,极大提高劳动生产力,日益受到农户欢迎。
在仫佬族群众聚居的石漠化山区河池罗城县,轨道运输机也成为农民的“新宠”。
仫佬族妇女韦凤新告诉记者,以前收油茶果,最头疼的就是搬运,两个人一起扛,一天到晚只能采摘200斤。有了轨道运输机,每天工作8个小时就能收果500斤,赚160多元,下班回家还有充足时间照顾家人。
当前,广西农业生产领域正掀起“机器换人”热潮。广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韦周凡介绍,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山多人少,劳动力短缺特点,广西选定山地轨道运输机作为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全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2020年,我们已投入资金超2.6亿元,补贴田间运输机8923台套,2850户农民受益,拉动投资7亿多元。”韦周凡说。
韦周凡表示,接下来广西将继续聚焦特色产业机具示范推广,推动山区特色农产业提质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