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吉祥花帽。(资料图片)
定南客家儿童吉祥花帽是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客家民间文化艺术独有的一朵奇葩,是当地儿童逢年过节必戴的吉祥物。客家人在孩童时期有戴花帽的习惯,一般都由长辈亲自来绣制,通过花帽来祈求平安、寄托美好愿望。定南客家儿童吉祥花帽的制作技艺以复杂多样著称,其分布只限于定南县域,有虎头帽、莲花帽、铃帽等13种类型,该技艺传承至今600多年。2017年,定南客家吉祥花帽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定南客家吉祥花帽源于中原“吉祥虎头棉帽”。早在宋朝末年,定南境内瘟疫蔓延,受当时文化和医疗条件的限制,客家先民们只好祈福于上苍,希望能过上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的生活,花帽中的吉祥文化由此得到发展。到了明朝中叶,花帽图案由原来的具象造型慢慢变成抽象符号的模式化图案。定南客家人无论生活再困难,都要制作最吉祥的花帽戴在儿女头上,因此,戴丰富多彩的吉祥花帽就成了客家子孙逢年过节时不可或缺的独特吉祥物。尤其到了明末清初,“吉祥花帽制作技艺”达到最高峰,凡7岁左右的女孩,都要手持针线向母亲学习。
花帽的制作十分讲究绣工技巧、颜色搭配,图案多采用均衡对称构图,内容以各种植物、动物、花草寓意吉祥如意,采用次要图案服从主要图案的均衡对称团形图案,这些内容与形式对当时的社会和谐、家庭和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定南县老城镇水西村大山下组,有一名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黄运玉,她绣出来的花帽图案栩栩如生、各具神韵。
据黄运玉老人介绍,客家儿童吉祥花帽绣工精细、技法多样、形式独特,帽上每个图案都讲究吉祥,遂称吉祥花帽。制作工艺分为6个步骤:首先是煮浆粘布壳,晾干;其次是将布壳粘上红黑两面纯棉布壳并晾干;三是将布壳裁剪成花帽的各个部分;四是在每个部分的黑色面贴上事先准备好的吉祥纹样剪纸;五是用红、绿、黄、蓝、白五种颜色的真丝线绣好纹样;最后按顺序将各部分连接修饰。
近年来,为发扬客家儿童吉祥花帽制作技艺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江西赣州定南县加大了对客家花帽的挖掘和保护力度,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该项目的传承和保护,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学员言传身教,已连续多年举办培训班,培养客家花帽爱好者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