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池州12月17日电 (记者 吴兰)冬季的安徽升金湖边,湿地间的草木泛黄,成群的东方白鹳、白头鹤或行走或飞翔……记者17日采访获悉,近年来,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升金湖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试点共投入资金10778万元,使得湿地面积迅速恢复,越冬候鸟明显增多至约10万只。
安徽升金湖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属通江浅水型湖泊,水产、水禽等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34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4238.57公顷,是安徽省唯一以珍稀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被批准为国家重要湿地。
升金湖迎来最佳观鸟期。李永中 摄据介绍,此前由于沿湖群众以湖为生,升金湖保护区存在人为干扰频繁、养殖面积过大、水质下降等突出环境问题。例如,在渔业过度开发方面,升金湖曾有专业渔民1300余人,以湖养殖为生,加上当时由于水面对外发包,大面积围网养鱼、养蟹,导致整个升金湖长期处于过度养殖状态,湖区水草大面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严重破坏了野生鱼类的正常洄游繁衍和候鸟的食物源。
针对上述突出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池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退渔还湖、退耕还湿这一牛鼻子工程,开展升金湖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在完成15万亩主湖面统管的基础上,通过给予农户和村组集体经济补偿的方式,先行流转统管核心区和缓冲区内5.8万亩水面和耕地。
近年来,升金湖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试点共投入资金10778万元,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湿地面积恢复方面,截至目前,共完成退渔还湖、退耕还湿41590亩,占核心区、缓冲区应退出面积的71.7%。在湖水水质改善方面,水质由过去的Ⅳ类提升到Ⅲ类、Ⅱ类。在湿地功能增强方面,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在越冬候鸟增多方面,由过去的5万只增加到10万只,其中6种水鸟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此外,还拓展了生态空间,增加调蓄洪1.4亿立方米;稳定了湖区群众收入。
据了解,池州市力争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升金湖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退渔还湖、退耕还湿任务。2025年底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