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交出一张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确保就业、就医优惠、弱势救助……以人民为中心保民生、惠民生。一年来,我国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脱贫攻坚,坚决啃下“硬骨头”
“土地流转费加上在种植基地打工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不少。”谈起现在的好日子,在甘肃天水张家川县龙山镇马河现代农业示范园打工的米金梅难掩笑意。通过坚持不懈培育特色富民产业,积极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当地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贫困群众面貌有了根本改观。
到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全国832个贫困县只剩52个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与过去比总量不大,但是这些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给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带来严峻挑战。受疫情冲击,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遭遇困难。
战疫情、战贫困,各地多措并举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组合拳”,紧紧围绕就业是民生之本,把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双引擎”,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坚决打赢这场总攻战。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31家民企和社会组织主动发出倡议,结对帮扶挂牌督战贫困村。一呼百应,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结对帮扶的大潮中,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消费扶贫,亿人同行。“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在一系列创新模式的带动下,消费扶贫让更多农村土特产品实现“出山”,丰富了城市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新动能。
忙碌的田间地头,广大干部群众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汗水浸润热土。广袤的乡村田野,一个个村庄美丽如画,一座座新居星罗棋布,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稳定就业,织密重点群体“保障网”
走进广东韶关科艺创意工业有限公司厂区,工人们在明亮整洁的车间里忙碌作业,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道工序。
“受疫情影响,公司4至9月的销售营业额锐减。后来人社部门为我们减免了高达398万元的社保费用,社保费用占人工成本比例从原来的13%下降至当前的5%。此外,还返还了7.6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补贴,为企业稳定发展解了燃眉之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梁丽丽介绍,目前企业已适时调整市场布局,借助政策红利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产能已全面恢复。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的抗疫任务,各地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稳岗位、保就业,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湖南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开通“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服务平台,方便毕业生在线办理。今年2月以来,湖南通过“湘就业”服务平台,吸纳4226家企业入驻,举办1.3万余场网络招聘会,许多毕业生在家就能应聘。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上海出台多项新政策:用人单位吸纳一名大学毕业生,给予2000元一次性就业补贴;向贫困毕业生和湖北籍毕业生每人发放1000元求职创业补贴等。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上海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51%。
湖南与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建立跨省劳务协作,累计组织专列专车近8000车次,帮助22.65万农民工“出家门进厂门”,帮扶近2000家重点企业招工12万余人,农民工返岗率稳步提升。
一系列力度大、靶向准的援企稳岗措施,让就业优先政策成效显现。一组数据,诠释着就业“稳”的良好态势: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
补齐短板,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
“这种方式太方便了,坐在电脑前就可以找名医看病。”前不久,在江西定南县岿美山镇寨头村卫生室的智慧医疗服务站,54岁的黄伟平因长期咳嗽不止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问诊。
今年以来,定南县以“互联网+”为发展理念,先后投入2258多万元,在全县建成145个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互联网医疗县、镇、村三级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医诊疗体验,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一年来,我国聚焦公共卫生、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医疗、养老、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加强前瞻性谋划和战略布局,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主动作为,一系列好政策让百姓收获真真切切的实惠。
“我身体不好,大半年没出去打工,多亏了好政策,生活不愁了。”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甘南县53岁的刘铁明说,干部常常上门了解情况,发放了2000元的临时救助补贴,还给他申请了低保户,保障了基本生活。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不断完善医保政策、推出景区措施……一年间,山东济南在社会民生领域大刀阔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台一项项惠民之举,办成一桩桩民生实事,为百姓幸福加码。
青海西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确定了巩固脱贫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十个方面33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目前绝大部分项目已提前或超额完成。不断改善的民生福祉,让群众暖意融融。
一年间,我国民生保障力度不减,百姓获得感实实在在: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0.6%,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
在一系列新举措的推动下,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公共服务资源更加丰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