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招标采购报价工作结束。自此日开始,动辄过万的支架,降至千元以下。
河南郑州市民周女士顿感欣慰。她父亲患冠心病多年,急需进行心脏介入手术,苦于支架价格偏高,手术时间一直悬而未决。“现在好了,支架费用降下来了。”
支架采购领域的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
回顾2020年,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到全面推行林长制,从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国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卓有成效。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中国勇立潮头,在砥砺前行中奋发有为。
顶层设计:直面时代问题
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大量改革方案接连出炉。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的关注焦点。
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5个月后,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
针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党中央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抓住时机,主动作为,及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适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这一年,有太多日子与改革有关。
5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简称《意见》)公布。《意见》提出国企改革、公平竞争、要素市场化配置、宏观经济治理等七个关键领域的改革举措,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
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目标是打造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推动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力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这一年,几乎所有领域的改革,都是既结硕果,又不停步。
以科技创新领域为例。从“嫦娥五号”探月到“天问一号”飞天,从“奋斗号”入海深潜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从“中国天眼”正式运行到“北斗三号”组网成功……这一年,中国一系列创新成就实现历史性飞跃。
与此同时,科技领域改革并未止步。为了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发展速度,今年以来,中国继续围绕人才激励、成果转化等推出系列改革举措,抓好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评价、科技伦理、作风学风建设等基础性制度落实。
“改革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我们想到的和没想到的,都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科技的颠覆性、扩散性、渗透性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改善作出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的改革蓝图已然清晰。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出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
规划《建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诸多新部署: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院士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中央强调要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这将为我国持续注入发展动力和活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分析称。
神州大地:处处改革强音
这一年,全国各地,处处奏响改革强音。
区域协调发展走向深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加速形成。
先看南方。9月1日起,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运输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可通过当地电子政务APP进行电子证照申领、亮证及备查。江浙沪皖内河普通货船已开启“一证”航行长三角的新时代。
“如果按照长三角7万艘船来评估,这项不用花钱的制度性改革可以节省成本1.4亿元。”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负责人、二级调研员任长兴介绍说,“简单的扫码后,就能知道这艘船是否合规,有没有违章未处理,通过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船户方便,执法者的管理精准性也大幅提高,效率成倍提升。”
目光移向北方。从2014年起,家住河北石家庄市的王汝春老人每天都会用相机拍一张“天空日记”。6年多来,2300多张照片清晰展示出石家庄天空颜色由灰转蓝的变化历程。王汝春说,特别是今年,蓝天白云越来越常见,远处的高楼也更加清晰。
“天空日记”的色彩变化,很大程度得益于京津冀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不懈努力。今年1月,《天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通过,京津冀首部区域协同立法由此诞生。三地条例在题目、框架结构、行政处罚等方面保持一致,但也保持了各自特色内容,这为全国省级层面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制度范本。
国家级新区更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在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智能化办税服务随处可见。如今,线上办理已成主流,电子税务局291个功能模块,涵盖90%以上的日常办税缴费业务。自9月以来,该所线上业务量超过64万笔,线上业务替代率近95%。
在西海岸新区青岛港码头,得益于“国际中转+船船直转”监管模式改革,进口货物无需落地就可直接装船。今年前三季度,青岛港完成国际中转业务379.7万吨,同比增加175%。
西安西咸新区,效仿上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及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行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持有人制度。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依靠“共享”标准实验室即可开展相关业务,申请手续较原先减少了40%以上,获批时限缩短了1.5年,节约成本约50%……
这一年,一些试验区建设备受关注。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被摆在了更加凸显位置。
4月签约,6月入场,12月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一连串时间节点,见证了海口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落地“加速度”。12月1日,海南“禁塑令”正式实施,为环保包装产业带来新机遇。“开展环保餐包配套及高端包装业务,将会是我们的又一新增长点。”裕同集团高级副总裁刘中庆说。
这一年,“禁塑令”“清洁能源汽车”“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三大标志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帮助海南牢牢守住生态安全“红线”,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海南经验”。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边实践、边总结、边优化的大胆尝试,一批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制度成果逐渐形成。
经过持续努力,福建已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双轨并进。今年前三季度,福建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7.9%,城市空气达标天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
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其中,福建省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入选。“福建典型经验正式向全国推广,表明福建全省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福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民至上:改革满足需求
这一年,全面深化改革呼应人民期盼、满足群众需求。
背好行李,走出家门,挥手向世代居住的大山告别。5月12日,被称为“悬崖村”的四川省昭觉县阿土勒尔村的84户贫困户陆续搬出,住进了配有沙发、电视的安置点。半年后,包括昭觉县在内的832个国家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无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改革创新不可或缺。从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到健全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再到适时出台防贫保险……改革创新守住了中国人民的千年小康梦。
造福民生的好消息还有很多。
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提高到60%。
4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今年养老金上涨5%,养老金实现16连涨。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宣告了新减税目标: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这一年,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办事流程,打造服务“金字招牌”。
甘肃张掖市民乐县公安局政务中心推进“一窗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现居民身份证24小时完成制发,大力推行“好差评”制度。
黑龙江大庆市从完善金融政策、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举措等方面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现在,“在大庆做生意、办企业越来越简单、放心。”这成为创业者的共同心声。
这一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更为系统。
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意见》从四方面部署,以重点场所、薄弱环节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环境短板。
这一年,教育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
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到《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国教育改革不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朝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方向稳步迈进。
这一年,民法典的颁布,顺应人民期待。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家普遍认为,民法典的颁布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为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一年,太多改革,为民铭记,值得说道。
面向未来,中国改革仍然在路上。(刘乐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