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人均身高东亚第一,个头是否仍是你的痛? | 睡前聊一会儿 原创 白光迪 人民日报评论 昨天

2020-12-15 09:14 人民日报评论    阅读:3039 

睡前聊一会儿,梦里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生活中,不知您是否碰见过这样的场景?线上面试,相谈甚欢,考官得知身高之后便杳无音讯,“这孩子哪都好,就是个头困难点”;碰见中意的对象,因为身高望而却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我不能找一个比我还矮的男生吧。”这些话似乎合乎逻辑,却难平情理,当身高成为关键问题,不少人也随之产生了身高焦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身高焦虑这个扎心的话题。

图片来源:新浪网

有趣的是,有研究显示,2019年,中国19岁男女的平均身高已超过韩国,跃居东亚第一。35年间,中国19岁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增长最多,19岁成年女性身高增长排名世界第三,身高增长率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营养、医疗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中国人在过去几十年中不仅肚子饱了、钱包鼓了,同时个子也高了。如果说前些年,不少人还惊叹于邻国“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故事,并且为中国人身高增长不如日韩而担心,那么这样的担心如今已是大可不必。但与此同时,个体身高的焦虑并没得到缓解。从历时的角度看,“越来越高”描述的是代际差异,同辈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从共时的角度看,群体趋势中的个体,仍然面临身高比较的问题。在清晰的国民身高数据以及较为普遍的社会期待下,不少人感觉自己拖了后腿抑或长得太高却不愿鹤立鸡群。经过他人目光和自我期许的加成,所谓的身高劣势变得无处遁形。身高焦虑并非当代生活的产物。在中国,晏子使楚的故事人尽皆知,楚王对晏婴矮小身材百般刁难,正是古代关于身高的刻板成见。在西方,拿破仑也曾说过“我承认我的身高很矮”。但“如果你以此嘲笑我”,拿破仑甚至以暴力威胁“来缩短我们之间的差距”。心理学家阿德勒将“身高焦虑”归纳为“拿破仑情结”,指身材矮小会带给人自卑感,并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补偿身高的不足。换句话说,身高焦虑的初衷主要是对生理现状的担忧,而不是对社会属性的追寻。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身高焦虑逐渐带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在人的社会知觉、人格心理方面烙下深刻印记。有研究显示,身高较高者拥有更高的幸福感,抑郁、焦虑水平更低。究其原因,不得不提身高文化的影响。在社交场合里,在街谈巷议中,在影视作品内,人们不断建构并强化对身高的审美标准。时下,不少人认为高高大大的男生才有安全感和责任心,有的人将“最萌身高差”作为找男朋友标准之一,当身高成为择偶、求职等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社会意识潜移默化给人的影响不可小觑。尤其要看到,商业文化对身高焦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跟鞋、内增高早已成了临阵磨枪的“长高”操作,多喝牛奶、积极锻炼则是韬光养晦型的成长路线,有人甚至通过断骨增高和激素注射这类办法,尝试实现“身高由我不由天”的结果。为了几厘米的蜕变,即使承受皮肉之苦、敲骨之痛亦可赴汤蹈火、放手一搏,折射出人们对于身高的执着。而部分商家利用人们的身高期待,借大众媒体刻意强化身高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制造出一种“恐矮心理”,让人们身高消费埋单。人们对于理想自我的追求源于对自身身高的落差感之中,短短几厘米,俨然成为很多人完成自尊人格的“最后一公里”。身高与蛋白质摄入存在相关性。能不能长高、会不会长高不完全以自身意志为转移。关键在于,很多人难以破除社会文化中的身高成见。克服身高的刻板印象,不能光从口头上强调心灵美,或许还要从淡化概念出发。少开一些身高的玩笑,让身高多一些生理属性而少一些社会意义,让身高只是一个数字而不是成为衡量能力、价值的隐形标准,这样才能从身高的纠结中摆脱出来,发现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与光辉,建构更加积极的美的观念和社会意识。身高焦虑的并不仅仅是数字本身,它代表着外界因素对生活的裹挟。今天我们探讨身高焦虑,明天也许就会议论外貌焦虑、体态焦虑。将自信更多建立在后天的技能与思想的修为上,社会风气才会更加健康。这正是:莫为高矮心伤,调整心态最香。共同转变思想,短小精悍不慌。

5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