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10日电(记者 方堃 林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万亿俱乐部”成员——浙江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享誉国内外的开放之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
毫无疑问,从内河小港向国际大港、从商埠小城向现代化国际港城,开放、创新、幸福是宁波的小康底色。
展望宁波的未来,12月10日,浙江省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仲朝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市将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和谐共享的幸福之城,“让创业创新更有热度,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让生态环境更有绿度,让共建共享更有深度。”
宁波农村一景。 林波 摄厚植开放基因 激活发展涟漪
2019年宁波GDP接近1.2万亿元,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7.2%,排名从全国城市第15位上升到第12位;人均GDP达14.3万元,达到高收入国家地区水平……
这一连串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宁波的开放发展路径。
“强化改革攻坚、开放发展,努力走出了一条高水平开放合作之路。”陈仲朝表示,近年来,宁波着力发挥开放先行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愿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浙江省“四大建设”,获批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
与此同时,宁波还全面推进“225”外贸双万亿行动。2019年,该市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口单量和交易额居全国城市首位,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47个。
高水平开放合作,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提升。
陈仲朝表示,宁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取得扎实成效。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宁波共推进了174项重点改革试点任务,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全覆盖、“跑零次”可办事项达到99%,成功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新闻发布会现场。 林波 摄加码创新引领 做强竞争实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宁波城市发展的重要基因。
近年来,宁波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切实拉长长板、补好短板,提升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水平。
数据显示,2019年,宁波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2100亿元,占到该市规上工业的“半壁江山”,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达到2100家。
“构建重大平台创新机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机制、创新主体培育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着重抓这四个方面创新发展。”陈仲朝表示,宁波将高质量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为浙江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作出积极贡献。
以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机制为例,宁波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创新和进口替代,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环节和进口替代清单,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240项、总投入超过100亿元,目前已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10多项。”陈仲朝如是说。
共建小康社会 走出幸福之路
文明“食尚”、斑马线礼让……在宁波的大街小巷,文明基因已浸润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该市正以文明为底色,引领宁波民众幸福生活。
“我们强化民生为本、共享发展,努力走出了一条高成色民生幸福之路。”陈仲朝解释道,近年来,宁波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先后11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6年以来,宁波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8%和99.4%,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
陈仲朝表示,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改变,宁波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着力点正发生着变化。
2017年以来,宁波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1亿元,筹集社会资金和帮扶物资达到3.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33个,惠及贫困人口47万人次。
此外,宁波还突出“造血”抓好产业投资合作。2017年以来,该市共有163家企业到对口扶贫协作地区投资兴业,实际投入资金达到125亿元、惠及贫困人口6万人次。(完)
【编辑: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