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武汉将向市场投放一定量的政府储备肉
未取得相关证明进口冷链食品不准采购销售
12月1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相关工作。
■ 未取得相关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
一律不准采购、不准销售
会上,市卫健委一级调研员吴风波介绍,对相关证明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准采购、不准运输、不准贮存、不准加工、不准销售。
吴风波介绍,我市对经武汉入关入城的冷冻冷藏冷链食品实行采样全覆盖、样本全检测、包装全消杀、商品全追溯。样本全检测即“件件检”,要求对每件进口冻品的外包装、内包装、商品本身全部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全部检测合格后,才能开封。另外,严格查验“三证明一报告”(海关通关证明、检疫证明、消杀证明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和“五个不准”(相关证明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准采购、不准运输、不准贮存、不准加工、不准销售)。
“对于人员检测,我们要求对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实行每7天一次全覆盖检测,其他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每2周一次全覆盖检测,目前所有人员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吴风波表示。
目前,我市进口冷链食品的进口、贮存、承运和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湖北省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对各自环节的最小独立包装以及储存、运输交通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实行全链条、全覆盖式预防性消毒。目前我市共有120家第三方消毒服务机构(第一批)可以提供消毒技术服务,每次消毒都会出具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证明随货单,没有此项证明的也一样不准采购、不准运输、不准贮存、不准加工、不准销售。
■ 武汉检测冷链食品从业人员3万余人次
未发现有感染者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何振宇介绍,我市目前已经监测了风险相对较高的冷链食品从业人员3万余人次,未发现有感染者,普通消费者经冷链食品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只会更低。
“请问,在目前情况下,市民接触、食用冷链食品风险大吗?如果买到与外包装阳性同批的冷链食品应该怎么办?”面对记者提问,何振宇介绍,新冠病毒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主任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未发现因直接食用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
何振宇说,市民在选购冷链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一是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外包装,同时正确佩戴口罩。二是购买进口冷链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核酸检测证明和消毒证明。三是购物后要做好外包装消毒。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市民在清洗冷链食品的时候,先要对其外包装进行消毒,处理食材前应先洗手,处理过程中也要经常洗手。若有可能戴手套清洗也是一种方式,在最后清洗完食材,取手套前后仍要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目前,我市极少量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有关部门对同批冷链食品进行去向追溯并妥善处置,对接触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广大市民不必过于恐慌。
■ 加强国产替代产品的采购力度
武汉市商务局副局长易仁川介绍,今冬明春,武汉将向市场投放一定量的政府储备肉。
“对冷链食品的疫情防控,会不会影响到商品的供给?”面对记者提问,易仁川表示,当前武汉市场的肉类等日用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是充足的,价格也相对稳定。在当前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重点商贸企业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压缩了进口冷链食品的进货和销售。
为了保障市场供应,武汉市商务、发改等部门,会同武商、中百、中商、丽红、华联、盒马鲜生、沃尔玛、家乐福、永旺、麦德龙等重点商贸企业,发挥商业渠道和市场保供的作用,加强国产替代产品,特别是新鲜肉类、鲜活水产品的采购力度。做好肉、蛋、菜、奶以及米面油等主要民生商品的供应,保障价格的稳定。
武汉市重点加强冷冻猪肉储备管理。当前市储备冷冻猪肉有9473吨,这可以保证我市三大重点商超200多天的市场销售,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可以保证市场的供应。同时相关部门近期对政府的储备库开展了三轮检查,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做好政府储备肉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和储备安全工作。
武汉市商务、发改、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初步协商,将根据市政府的指令,打算在今冬明春,适当的时机向市场投放一定量的政府储备肉,并引导市场主体加强鸡蛋、水产品、蔬菜等日用生活必需品的市场采购与投放力度,进一步做好市场的保价工作,确保武汉市民有肉吃,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吃得安心。
(长江日报记者李杏 黄琪 吴曈)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