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绵延6300多公里的长江干流横贯东中西部,串联起沿岸一个个城市,打造出极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长江经济带。其中,由南昌、武汉、长沙、合肥组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地理跨界,资源破界,成果共享。自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2013年在武汉召开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贯彻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总体部署,统筹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随着1至2小时快速通达城际交通圈加速形成,一项项民生服务落到实处,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正惠及更多百姓。
畅达交通涵养发展新动能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
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强化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连通为重点,以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形高铁为目标,促进各地交流互融。武汉—合肥、武汉—长沙、南昌—长沙高铁已陆续开通,南昌—合肥线正加快建设,一个以高铁和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之间越织越密。同时,武汉港、宜昌港、岳阳港、长沙港、南昌港、九江港等主要港口之间合作不断加深,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紧密协作的长江中游港口群初见雏形。
去年,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七届会商会上,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市市长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联手打造铁路、公路、航空等一体化交通走廊,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通用航空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多层次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强化高铁网络建设,四地加快推进合安九(合肥—安庆—九江)、昌景黄(南昌—景德镇—黄山)高铁建设,推动合肥都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之间的高铁互通。
推动区域通用航空互联,谋划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通用航空产业联盟,合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通用机场建设。
推进航道、港口建设,四地推进长江中游干支流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江淮运河工程,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协力推进铁海联运、河海联运项目。
便利政务构建服务新格局
随着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地之间经济社会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入,就业人员流动日益频繁,跨区域劳动纠纷及欠薪案件明显增多。
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人社工作一体化发展会商机制正式启动。2017年,全国首个“互联网+智慧人社”劳动监察网上协查平台在南昌成立,四省会城市之间有效形成了“信息共享、委托办案、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破解跨区域欠薪案件调查取证难题、补齐区域联合执法短板。2014年,四市还实现了住房公积金异地缴存、互认互贷。
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加快人社工作一体化发展进度,围绕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探索实行工伤保险互认,建立工伤参保、工伤待遇享受等相关信息互查机制,对异地发生的伤害事故,可相互委托当地社会保险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去年以来,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市人社局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劳动保障监察合作备忘录,探索建立案件协查、预警信息共享、热点难点问题研讨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互认机制,聚力推动跨区域劳动保障监察一体化发展。
截至今年10月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采取直通直联方式,共办理欠薪协查案件22件,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8件。四市人社部门在就业创业、人才支撑、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合作,医保异地结算、劳动监察网上协查平台、工伤保险异地协作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资源共享打开发展新空间
去年,南昌、合肥、武汉、长沙四市气象局共同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七届会商会城市气象服务合作工作方案》,针对省会城市气象服务共同点,互通气象数据,在地面、高空、雷达等方面建立气象观测资料共享机制。
扬优成势,同频共振,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朋友圈”关系越来越紧密。
——医疗资源共享。四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血液安全合作框架》,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急救联盟章程》,长江中游城市群院前急救联盟扩展到40个成员单位。同时,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公共卫生协作研究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区域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教育资源共享。南昌市13所义务教育学校分别与武汉、长沙、合肥三市优质义务教育学校组建结对学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优质教育资源流动性大大提升。
——文化资源共享。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城有戏”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汉剧《优孟衣冠》、湖南花鼓戏《凤冠梦》、安徽庐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南昌采茶戏为代表的地方剧种交流频繁,戏曲演出市场联动效应初显。
回首来路,长江中游城市群从共进到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加,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展望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站在新起点,孕育新希望,瞄准从共享到共赢的新目标再发力!(宋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