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崇义县铅厂镇义安村果园橙黄橘红、果香芬芳。
“以前路不好走,水果商不愿上门,再好的脐橙和糖橘都难卖出去。现在新修的道路很宽敞,快递都来村里设网点,我们通过线上销售可以直接从村里发货。”贫困户黄承平在自家的果园里一边摘果子一边说着村里的变化。
义安村,曾经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如今,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房屋,电商、快递、银行网点俱全。短短几年,义安村从贫困村一跃成为崇义县基础设施、经济收入“双领先”的示范村。
找“穷根”强基础
“你要是前几年来我家做客,连茶都喝不上。”义安村石公湾组村民钟建平给记者递上刚泡好的茶水笑眯眯地说,以前家里用水就是劈开毛竹从山上引水,水量少,水质也不好,需要沉淀才能使用。后来,赣州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简称驻村工作队)来了,修建自来水工程,引进现代化设施净化处理山泉水,村民终于喝上了放心水。
义安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6户2101人,贫困户82户268人。“村里的贫困户多是因病因残致贫。虽然贫困户占比并不高,但是村集体‘贫困’,村里基础设施落后,且欠账太多,群众幸福指数不高,因此被列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建光介绍,2012年刚来时,义安村道路破损、沟渠堵塞、垃圾成堆、电压低;尤其是通往村外的那条水泥路,路面狭窄,破损严重,严重阻碍村里的农产品外运。
“补上基础设施的欠账,让整个义安村人居环境有较大提升,才能谈下一步产业发展。”李建光说,驻村工作队按照“规划先行、设计高端”的要求,请来专业设计公司高标准编制了全县首个村级规划——义安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规划,确定未来30年发展蓝图。
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驻村工作队多方筹措专项资金,首先对村里的水、电、路、河堤进行改造,让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我在果园干活,以前每到11点就要回家煮饭,因为电压不稳,煮饭、烧水要错开用电高峰,如果没有算好时间,可能要吃夹生饭。”正在家做中饭的村民邓小红告诉记者,自从建好了变电站,看电视、煮饭、烧水可以同时进行,很方便。
不仅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集体经济也取得长足发展。通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入股分红;加上光伏电站与农贸市场固定收益等收入,2019年村集体经济从几年前的5万余元增加至13万元。
抓产业共致富
根据义安村有多年种植经济林木的传统,驻村工作队确定了以种植脐橙和糖橘为主,以种植蔬菜、苗木与发展养殖业等为辅的“一主多副”扶贫产业发展格局。
“为了引导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我们实行补贴政策。”李建光介绍,对贫困户新增脐橙种植的,每亩补贴600元,对原有脐橙进行改造的,每亩补贴300元;对引进的脐橙种苗每株补贴3.5元。同时成立脐橙协会,抱团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贫困户销售。“有补贴,销售不愁,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的劲头一下就上来了。”
靠脐橙和糖橘打了翻身仗,从一无所有到脱贫致富,村民黄承平感触最深。“最穷的时候翻遍家里,连买包烟的钱都凑不齐。”说起当年倾家荡产给孩子治病的苦日子,黄承平直摇头。为了让黄承平顺利脱贫,驻村工作队想尽了办法,先为黄承平家申请了低保。后来,考虑到黄承平先前有种植脐橙的技术和经验,在政策的帮扶下,又为他办理了8万元贴息贷款,并联系了租金便宜的山场。黄承平承包了90亩地,种植了3800株脐橙、糖橘等。此外,利用果园空间大、山场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他又养殖了700余只宁都三黄鸡。今年,黄承平仅销售脐橙与糖橘收入预计可达30万元。
“村里免费提供一个大棚让我种植蔬菜。”正在蔬菜大棚内忙着浇水的村民周求容告诉记者,种植蔬菜,加上脐橙和糖橘的收入,把给丈夫治病欠下的外债全部还清了,今年还盖了栋新房子。周求容的蔬菜大棚所在地正是以前年年被淹的河滩地,经过升级改造后,成为800亩扶贫产业用地。驻村工作队引进大棚蔬菜种植产业,贫困户可以承包大棚种植蔬菜,也可以到大棚内务工创收。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义安村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全村有54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巩固脐橙、糖橘等产业实现脱贫;而其余的则通过种植水稻、土地流转、务工、技术指导、资产性收益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2019年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兴义工树新风
2020年,义安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1.9万元,收入增长的同时,精神也更加富足,义安村民纷纷加入村级志愿者队伍,参与环境整治、扶贫助困等爱心公益事业,一同创建幸福家园。今年11月,义安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这一切得益于村里常态化开展营造良好乡风、文明创建等活动。举行农民运动会、农民春晚、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其中包含农家书屋、孝老食堂、文化小舞台等,受到村民的一致欢迎。
“在今年年初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村里的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在村口设卡值班,做好人员进出登记工作。”义安村党支部书记钟至文说,志愿者解决了村里疫情防控人手短缺的问题。“特别是贫困户黄承平,他每天义务在村里喷洒药水消毒,坚持了几十天,从不叫苦叫累。”
2014年,在村里党员带动下,义安村成立了全省最早、规模最大的村级志愿者组织——义安里义工协会,从最初7人发展到目前400余人,志愿服务时间5800多小时,帮助群众650余人次,筹集、发放善款20多万元。
“以前,很多人往外走;如今,我们村外面的人不断回来。”钟至文说,“80%以上村民在家发展产业或就业,收入提高了,环境更美了,能过上这样幸福的日子,谁还会往外走?”(记者 蔡颖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