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谁动了我的简历?这条黑色产业链曝光不断却屡禁不止

2020-12-07 14:56 新京报   刘羡  阅读:4887 

  谁动了我的简历?

  有商家向记者展示自己拥有的营业执照,这些公司均可在招聘网站注册账号,每个售价在120元-330元。受访者供图

  “售卖的简历通过‘提取器’和‘采集系统’不间断地从招聘网站及接收简历的邮箱批量下载。当天一手简历可以卖3.5元,二手简历0.8元,遇上收得比较多的单子,一天能挣几千块。”——非法倒卖简历商家

  在招聘平台上投递简历后,却屡遭陌生来电和短信骚扰,内容多为介绍“贷款”、“博彩游戏”、“兼职刷单”等信息。

  应聘者怀疑,个人信息通过招聘平台落到他人手中。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从售卖企业招聘账户到批量下载应聘者个人信息,再通过贴吧或QQ群销售简历,其中存在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多年来虽曝光不断,却屡禁不止。

QQ群内叫卖简历的信息。QQ截图

  还有人在这条产业链上做起“学问”,研究平台监管机制确保账号不被封禁,拥有高曝光量。

  有卖家称,不同平台的简历价格有所不同,总体来说,一手实时简历每份3元到5元不等,二手简历每份不到1元。“遇上收得比较多的单子,一天能挣几千块。”

  12月3日,新京报记者分别致电招聘网站官网客服热线进行举报,工作人员均表示,他们对上述情况并不了解,会将这些举报信息进行记录。

卖家展示自己成功注册并认证的企业招聘账号。 受访者供图

  招聘平台客服人员均建议,应聘者可将倒卖简历信息的QQ群及倒卖者信息等,通过邮箱提交给平台,他们会把这一情况反馈给法务、技术等部门处理,处理时间为1至3个工作日。

  投递简历后等来骚扰电话与短信“轰炸”

  李乐(化名)今年刚大学毕业。因为疫情,学校的校招没有如期举行,她编辑了一份简历,通过招聘网站应聘两家公司的销售岗位。

  投递简历不过几小时后,李乐接到一通电话,来电显示为未知号码,并询问她“你工作找到了吗?”得知李乐尚未找到工作后,对方让她添加微信沟通,并表示要帮助她找工作。

简历卖家展示的部分简历信息,涉及姓名、性别、年龄、手机号等。 微信截图

  添加微信后,李乐被拉入一个200人左右的微信群。群里不断有人发布刷单的消息,“一单赚五六元,上不封顶”,且消息更新速度很快。李乐这才知道,这是一个电商刷单兼职群,于是她退出群聊并删除了对方的微信号。

  从这天起,她又不断地接到类似的电话。

  遇到相似情况的不止李乐一人,来自河北的张志(化名)表示,11月30日,他在招聘网站上投递了一个配音员的职位,半个小时后,他接到一通来自湖北武汉的电话。

  接通电话后,电话那边同样让他加微信进群。“我进群后发现,群里发的都是些刷单的兼职信息,我想也没想就直接退群了。”在这之后,他又接了4通电话,虽然来电地点不相同,但都是找他办理贷款或刷单的。

  来自山西的赵墨(化名)也提到,自己在智联招聘投递简历,一个月后,“贷款、卖车、卖房、淘宝刷单”的电话几乎天天都有人打来。“我对自己的电话保护得很好,没买过保险,也没注册过信息,但投递完简历后,卖保险的电话特别多”。

  赵墨起初还会接听这些电话,并告知对方不要再打来电话,但是每次打电话的人都不同,后来他询问打来电话的人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人从招聘网站下载下来后变卖了。

  “身边的同学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网上投递简历,信息被售卖,现在这种情况好像成了不足为奇的事情。”赵墨说。

简历卖家发布的假招聘,目的是为获取更多简历。 受访者供图

  网上有卖家公然叫卖简历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百度贴吧中,有发帖人收购简历,也有人售卖简历,并表示“可下载全国简历”。

  在QQ找群的搜索栏中输入“简历”“招聘简历”等关键词,也能发现众多售卖招聘简历的群聊信息,且群名或者群简介包括“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名词。

  这些群大部分未设置进群门槛,点击加入即可进群。

  新京报记者随机进入一名为“智联简历智联招聘简历”的QQ群,群成员共493人。群内不断有成员发布“出售BOSS直聘账号”、简历等信息。

  新京报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到该群一位卖家,这位卖家称,售卖的简历分为一手和二手的,一手的简历是没有卖出过的简历,二手简历则是之前卖出过并再次售卖的简历。

  这位卖家表示,不同招聘平台的简历价格不同。一手简历一般2元、2.5元每张,二手简历则普遍便宜,一般每份不到1元。群里另一位卖家说,“自己卖的一手简历只要1元一张,多买还能有优惠,要是买2500张,只要2000元。”

  至于简历从何而来,上述两位卖家均表示,自家简历都是从智联招聘、BOSS直聘上的企业账号直接下载的。另有卖家提到,自己出售的简历是通过“发帖”获得的,能够保证简历是“实时的而且是一手的”。

  “发帖”是卖家们的暗语,即在招聘平台上自行发布招聘信息。至于简历的买方来源,这位卖家称,目前主要提供给专门倒卖简历的“工作室”,用于招聘刷单、博彩游戏宣传等兼职人员。

  有卖家用“提取器”和“采集系统”批量下载

  对于简历的收集方式,卖家吴林(化名)透露,他售卖的简历并非自己人工收集而来,而是通过“提取器”和“采集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从招聘网站及接收简历的邮箱批量下载。

  “提取器”和“采集系统”都是一款外挂软件。吴林表示,自己是通过网络购买的,也可以倒卖出去。“提取器400元,采集系统造价更贵,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价格在千元以上。”

  吴林进一步解释,比如你的招聘邮箱里有1万个简历,自己下载太麻烦,有了提取器就能批量提取,还可以筛选地区、性别和应聘条件,将这些简历分类。

  “通过邮箱和提取器获得的简历成本较低,购买一个企业招聘账户,发布招聘启事和邮箱即可,一天就可以获得2000余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简历。”吴林说。

  和提取器不同的是,简历采集系统不需要邮箱,可以直接从招聘网站批量下载简历,除了购买企业招聘账户,还需要在平台上进行充值才能查看、下载简历。

  吴林表示,照此计算,一份实时一手简历的价格在3元到5元之间,市面上如果卖的是2元左右的简历,基本都不是实时一手的。

  卖家收集的简历中,还包含“人工成本”。

  吴林提到,他们购买企业招聘账户后,还要花钱请人在招聘平台上代发招聘帖,“发招聘帖特别严格,发不好就封账号,发帖后,怎么能在平台上排到最前面,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一份“薪酬可观”的工作。

  “实时的一手简历可以多次售卖。打个比方,当天一手简历可以卖3.5元,二手简历可以卖0.8元,之后还可以打着二手简历或者多手简历的名义售卖,一条简历信息可以挣六七元钱,遇上收得比较多的单子,一天能挣几千块。”吴林说。

  花钱即可买个企业账号发布虚假招聘

  在智联招聘平台上若要发布招聘信息,需要下载相关App进行实名认证,在绑定个人手机号并填写完身份证号后,将进入身份验证界面,在人脸识别认定成功后即可完成认证。

  在猎聘上,招聘者需要下载APP,绑定手机注册,并完成人脸身份验证。最终需要按照所属公司营业执照上的全称填写就职的公司,否则无法完成验证。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QQ群里同样有人在出售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的企业账号。且群内的信息活跃,10分钟便已经更新了99条信息。

  记者随机加入名为“智联招聘简历”的QQ群中,有人发布消息称“智联白银号有现货”,能够接受预订智联招聘平台黄金,钻石的现号,这些企业号可指定登录的地区和行业。

  昵称为“BOSS直聘”的卖家表示,目前他售卖的企业账号分为两种,对公账号和普通账号,对公账号330元,普通账号120元。这两种账号都可以在BOSS直聘上发布招聘信息来获取简历。

  如果购买企业账号,购买者只需要准备手机号进行绑定即可,“我们这里都是全套的,不需要你准备什么。”这位卖家称,买完企业账号可以选择代发招聘信息,“需要自己手动编辑招聘信息,一天最多发10条即可”。

  上述卖家称,正常而言,只要日常更新,发布的岗位和岗位介绍的内容比较符合“大众口味”,就能收到很多简历。购买完企业账号之后,成为会员需要自己充钱,“你充钱后,企业账号发布的招聘信息能够免费登上火爆帖,到时会收到更多简历”。

  12月3日,新京报记者分别致电BOSS直聘、智联招聘及猎聘官方网站客服热线进行举报,工作人员均表示对这种大量兜售应聘者简历的情况并不了解,会将举报信息进行记录。

  上述招聘平台客服人员均建议,应聘者可以将倒卖简历信息的QQ群及倒卖者信息证据等,通过邮箱提交给平台,他们会把这一情况反馈给法务、技术等部门处理,处理时间为1至3个工作日。

  有官方客服人员表示,这一举报内容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会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这种非法买卖信息的行为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我们会严肃处理。”

  ■ 律师说法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相关人员涉嫌违法

  11月2日,新京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输入关键词“出售简历”进行查询,搜索出11篇相关裁判文书。

  2018年10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孙康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判决文书显示,2014年12月起,孙康先后就职多家公司,负责简历销售工作。其间,孙康通过私下帮助购买招聘账号的企业下载简历、或通过网络从他人处购买等方式,非法获取求职者简历,并存储于个人电脑中,共计64万余条。此后,孙康多次向吴某某等人提供或出售其非法获取的求职者简历,并从中获利。

  2019年9月,徐汇区人民法院判定陈楠等四名被告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五年至三年三个月不等刑期。

  判决书显示,2016年,陈楠通过网络结识北京某招聘咨询公司员工何召忍。为提高业绩收入,何召忍与销售主管合谋,从公司内部资料库中找到相关企业信息,制作虚假服务合同,违规向陈楠出售招聘企业账号。陈楠获取上述企业账号后,再转卖给他人,数量巨大。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师立康告诉记者,在售卖简历的产业链中,无论是售卖简历者、售卖企业账号者、提供简历提取技术者还是购买简历者,均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师立康称,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地址、联系方式、行踪轨迹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直接或间接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师立康认为,想要遏制售卖简历的现象,需要出台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细则,并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各平台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查清哪些企业账号存在疑点,分辨出哪些账号是在恶意收集信息,并及时查封;遇到非法招聘售卖个人信息的企业账号,应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实习生 慕宏举

【编辑:刘羡】
5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