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景德镇。
古朴,厚重,时尚,开放。
3万多名陶瓷爱好者八方咸聚,塑造了全国特有的“景漂”现象;5000多名“洋景漂”慕名而来,令江西景德镇四处洋溢着国际范儿;陶溪川、名坊园、三宝瓷谷等街区林立,现代瓷器的“光与影”赓续着古老的窑火传奇。
2019年8月,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批复,千年瓷都种上了传承创新的“国家试验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要感恩奋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国家试验区建设,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如是说。
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带着文化复兴的期望,景德镇在转型发展的新路上,踏歌而行,步履铿锵。
文化遗产是城市底蕴的“器”,制瓷技艺和制瓷精神是传承创新的“魂”
走进景德镇,伸手就可以触摸历史。
御窑遗址下的瓷片,呢喃着帝王的家国往事;石板路、古矿井,镌刻着文脉传承的陶瓷密码。
90后大学生潘远东毕业后,来到景德镇创业。他喜欢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天,这里的夜,这里的巷,这里的街,更喜欢整座城市犹如博物馆的古朴与古香。
“景德镇到处都是遗迹,历史的底色风韵犹存。我在这里买了房,很看好它的未来。”潘远东说。
几年前,作家胡平曾到访景德镇。他感慨,景德镇不像邯郸,昔日的风云际会、青烟高歌,只剩下美好的传说。景德镇仍保留了高高低低的烟囱、大小不一的窑洞。
目前,景德镇市有不可移动文物77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88处。其中御窑厂等151处老窑址、108处老街区、“十大瓷厂”老厂房等陶瓷遗迹遗存。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盘活文化遗产,既是传承,也是发展。景德镇在推进陶瓷文物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形成了文物保护的景德镇模式。
2017年1月,御窑厂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拿到了申遗“入场券”。如今,景德镇正在按照申遗OUV(突出普遍价值)体系要求,整体活态复苏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100年陶瓷工业遗存。
“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钟志生表示,景德镇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加快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等一批传承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老街区、老厂区、老里弄、老窑址等元明清瓷业遗存保护和修复,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
如果说文化遗产是城市底蕴的“器”,那制瓷技艺和制瓷精神就是传承创新的“魂”。
来景德镇之前,来自乌干达的留学生罗伯特就充满好奇:“乌干达集市上,有很多日用瓷器,它们都来自景德镇。”当时,罗伯特就在想,景德镇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器?
好奇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景德镇陶瓷大学可以学陶瓷。尽管对中文一窍不通,他毅然来到景德镇,寻访千年窑火的密码。
经过几年的学习,他逐渐明白中国的一句古话——不疯魔,不成活。瓷器,泥与火的艺术,更是时间与耐力的比拼。七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专人负责,细致打磨,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半途而废。
制瓷之事,必作于细,而景德镇的瓷器则要细中更细。清代诗人龚轼曾细致描绘景德镇制瓷的炼泥工序:“方方窨子滤澄泥,古语儿童莫坏坯。炼到极稠捶极熟,一归模范即佳瓷。”仅炼泥就需用细箩及绢袋一再过滤,炼到极稠还要反复敲打。
在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非遗传承人冯绍兴看来,景德镇的瓷器之所以天下闻名,就是由于手艺人近乎苛刻的专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是我们制胜的法宝”。
近几年,景德镇为了活态传承非遗工艺,大力创建非遗基地。目前,景德镇共有陶瓷类非遗生产性基地33家,其中国家级有2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十四五’规划,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这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景德镇非遗研究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方建文说,“我们要大力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以传统工艺振兴为路径,打造以非遗文化为特色的展览馆、文化公园和文化综合街区,彰显陶瓷文化的魅力。”
“陶瓷+生态”“陶瓷+景区”“陶瓷+田园综合体”,围绕陶瓷文化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你印象中的瓷器是什么样的?是花瓶,是茶杯,还是成套的碗具?来到景德镇陶溪川,你会发现新天地。
又到了周末,陶溪川热闹了起来。路边摆满了摊位,行人熙熙攘攘。摊上的瓷器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方有圆,有人有物,有弹有吹,有卧有立,俨然是瓷器的变形记。
贾姗姗抱着小狗,静静坐在摊位旁,享受着片刻的岁月静好。有行人过来,她轻轻放下小狗,忙去招呼。在她的摊位上,摆的是青花玲珑瓷,杯子轻盈透亮、简约雅致,跟传统的瓷器不同。
“我们的杯子更生活更时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贾姗姗注重在传统工艺上进行创新,让瓷器在日常生活中重放异彩。
在陶溪川,跟贾姗姗一样的“景漂”青年就有1万多人。他们怀着创业梦想,来到这里扎根、成长,挥洒着激情和希望。
“陶溪川基于陶瓷文化背景,构建在百年窑厂的旧址上。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传承,而是去做创新,做生活所需要的方方面面。陶溪川的口号就是‘为生活造’,瓷器不能只是少数人生活的摆件,应该融入日常生活。”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擘画了文化强国建设的蓝图。在认真学习全会精神的同时,刘子力有了很多新的憧憬:“我们未来要做的陶溪川,不是一个封闭的园区,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收门票的、人人共享的空间。在这里,千年陶瓷将成为青年群体创新、创业、创富的载体。”
瓷器不只变化多端,而且极易亲近。“陶瓷+生态”,让山水和人文连起来;“陶瓷+景区”,让文化和旅游串起来;“陶瓷+田园综合体”,让城市和乡村接起来;陶瓷还可以加电商、加文创、加人工智能、加个性化定制……
三宝蓬就是陶瓷与文创、旅游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掩映在群山之中,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艺术空间,有陶艺体验创作中心,还有书吧、民宿、餐厅、美术馆。
今年国庆期间,三宝蓬每天推出不重样的主题活动,如陶艺评论沙龙、色釉瓷绘作品展、茶食器主题展等,每个主题都有上千人参与。
“简单说,三宝蓬就是一个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园区。”三宝蓬创始人肖学锋告诉记者,三宝蓬之于艺术家、设计师和品牌经理人而言,不仅仅是展厅,是工作室,更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所在,可以在此呼朋唤友,也可以安放心情。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四面通达的历史,早就铸就了景德镇多情包容的性格。步入新时代,沐浴着科技创新的清风细雨,千年瓷都开始了新一轮生长。
洛客·景德镇陶瓷设计中心、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等创意设计平台,使传统产业浸透着互联网的血液;三宝国际瓷谷、名坊园等一批新地标,让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文化与经济交相辉映。
因瓷而生的景德镇,如今正因瓷而新、因瓷而变。
钟志生表示,景德镇正在积极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培育陶瓷文化产业新业态。推进陶瓷产业创新性发展,顺应个性需求、定制生产、体验参与的消费趋势,运用“互联网+”、5G、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陶瓷产业,把景德镇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综合竞争优势。
对话世界、对话时代,景德镇正成为一个用独特语言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文化符号
世界眼里的中国瓷器是什么样子的?
300多年前,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把中国瓷器看作“梦中的女神”,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你,来自茶国的小妹,做的梦又奇又美;天上有座大城崔巍,中国是天城的城郊。”有次,女仆不小心打碎了一只中国花瓶,他痛心万分,专门写了一首《跌碎的花瓶》。
China和china,早已让中国和瓷器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洋景漂”戴安娜把每年分为两半,一半在景德镇,一半在澳大利亚。几年的生活,她早已把景德镇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她喜欢这里的瓷器,这里的食物,这里的艺术氛围。
在她看来,瓷器不只是器具,更是文化的窗口、心灵的符号,它注定是超越国界的。“对艺术家来说,景德镇是属于全人类的陶瓷胜地,这里有完整的陶瓷工艺生产链和最优秀的艺术家,很多艺术梦想都能在这里实现。”戴安娜说。
目前,景德镇有5000多“洋景漂”来这里寻梦,他们远渡重洋、跋涉千里。而梦圆之后,他们又当上文化火种的播撒者,漂洋过海,把中国陶瓷带向世界各地。
景德镇自古就“城无高墙,人无心篱”。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在《青花瓷的故事》里感慨,16世纪的景德镇瓷器,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日本陶瓷学家三上次男更是风趣地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为“陶瓷之路”。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颇有感触,“景德镇陶瓷很早就是‘中国制造’参与全球化的世界商品,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对古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活跃在古老丝绸之路上的瓷器又有了新的叙事。
2017年7月,“感知中国·匠心冶陶——中国陶瓷文化展”在德国柏林举办。
2018年7月,“感知中国·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展”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
2018年9月,从景德镇出发的第一趟中欧班列,把瓷器和茶叶送往国外。
2019年10月,“丝路瓷行——中华陶瓷文化展”在克罗地亚开展。
2019年12月,“丝路瓷行——陶瓷传统成型技法现场展示活动”在希腊举行……
连接历史和未来的陶瓷,正成为景德镇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10分钟,10万人观看;1天,52万元进账。
2020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首日,诚德轩就来了个开门红。天猫直播间,刚开播1秒,就有数百人在线。面对无数商家投来的赞叹,诚德轩创始人苏元阳表现得风轻云淡,似乎一切尽在意料之中。
底气从何处来?“我们一直坚持做零瑕疵。”苏元阳回答得很干脆。“我们的陶瓷只有两种,好的和坏的。坏的就会全部砸掉。”
正是有了这样的自信,景德镇瓷器才历久而弥新,瓷博会才得以行稳致远。从2004年到2020年,跨越17个春秋,瓷博会已经成长为一个世界性的陶瓷文化、技艺交流的大舞台。
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瓷博会开幕前,已确定签约的项目就有26个,签约金额超200亿元,而瓷博会期间,景德镇陶瓷的线上销售达50多亿元,线下销售达7亿多元。
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毛国典表示,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到“让景德镇重新回到世界的陶瓷中心”,再到“传承创新试验区”,景德镇一步步走来,正在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历史上、记忆中的景德镇,正在蝶变为一个用独特语言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文化符号。
(本报记者 刘江伟 胡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