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的一天上午9点,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园1号楼外排起了二三十米长的队伍。一场针对北京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教师专场招聘会正在这里举行。
可选择范围较小
卡着点到的申文洁匆匆跑向队伍末端。由于没有在线预约,工作人员让她走人工信息登记通道。登记后,申文洁再次打开健康宝。“今年参加招聘会要走的流程格外多,有时会有些反应不过来。”她笑了笑。从进校门到入会场,申文洁经历了两次健康码核验、一次信息登记、一次安检。
记者跟随申文洁进入会场时,招聘会刚刚开始,好几家用人单位的展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龙。尽管会场外已有多重防控措施,但场内的防控工作丝毫没有放松,墙上多处张贴着疾控中心的联系电话,巡视人员随处可见,嘈杂人声中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的广播声不时响起。安保人员告诉记者,应聘结束后,学生还需在出口处扫码签退。
入场后,申文洁直奔心仪的单位。她的求职目标是中学政治老师。这是申文洁今年秋招中参加的第四场现场招聘会,申文洁告诉记者,相比去年,今年的招聘会可选择范围要小一些,许多高校的招聘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还有部分不对外开放。
更看重企业发展前景
来自一家校园招聘平台的调查显示,因受疫情防控影响,65%的受访企业表示,将把空中宣讲会和空中招聘会作为今年校园招聘的首选。
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申文洁和其他求职者的信心。“除了招聘方式上的变化,现在找工作跟疫情前的差别不算大。找工作的关键,还在于求职者的能力,一定要想清楚想做什么,同时要提前做好准备。”一个小时的时间,申文洁投出去了10份简历,有几家单位对她的印象很不错。
正在准备跳槽的方程和申文洁一样沉着冷静。前不久,在中关村创业大街“2020未来人才集市”的招聘会现场,记者遇到了正在寻找新机遇的方程。此前在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从事研发的他,由于原公司职业上升空间有限,近一年多来一直在考虑跳槽。
方程对这次招聘会上的几家新兴企业很感兴趣,“经过疫情考验发展起来的公司,我很看好它们的发展前景。”谈到疫情对自己职业观念带来的影响,方程说:“以前我多是先考虑薪资,再看企业的发展前景。但现在两者的权重有所改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非常重要。”
“我们收到了很多求职者的问询,今年的求职者们普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在“未来人才集市”的现场,一家外企中华区的招聘负责人雅琴表示,“线下招聘拉近了我们和求职者的距离,在同求职者交谈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彼此都比以前更珍惜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据雅琴介绍,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发展迅速,用人需求比去年上涨了10%。招聘人才的同时,雅琴所在的公司决定实行移动式办公,这也是他们此次吸引人才的亮点。
探索线下线上相结合
疫情不仅使得招聘方式、求职心态发生了变化,也让线下招聘开始注重自身的革新。
王洋是北京一家人才市场的招聘负责人,至今已有超15年的从业经验。王洋告诉记者,近年来,传统人才市场的发展比较缓慢。由于形式单一,线下招聘对于企业的吸引力不高,不少求职者来到现场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久而久之,企业不愿来了,求职者也不来了。
“有些改变不得不做。”王洋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他所在的人才市场开通了线上预约渠道,让求职者能提前了解和选择意向公司和岗位。同时,该人才市场还在招聘会现场设置了线上同步直播,方便不能来现场的求职者,可以边看直播边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王洋表示,未来将继续利用线上招聘技术,探索不同的办会方式,进一步提高就业市场的供需匹配度。(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记者 朱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