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2月3日电题:从贫困户到村委会主任:仁青多也的“逆袭人生”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李占轶
初冬的几场雪覆盖了枯黄的牧场,巍巍祁连山下,一户普通的藏族牧民家中,炉子上正煮着一锅牦牛肉,一壶奶茶冒着热气。
屋外,蓝天白云下,刚刚下山的羊群在院落里休憩,仁青多也拿着手中的奶瓶给出生不久的小羊羔喂奶。
仁青多也家所在的峨堡村,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东南部峨堡镇境内峨祁公路东段,全村有牧户326户1144人,其中贫困户44户111人。
35岁的仁青多也是峨堡村的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可在五年前,他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仁青多也和妻子养育着一儿一女,由于家中草场少,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再加上儿子有二级智力残疾,一家人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日子一度陷入困境。
仁青多也先后尝试过挖虫草,帮别人放牧来赚钱,但收入很低。后来他从亲戚朋友手中借来一笔钱,干起牛羊贩运生意。
“从青海收购牛羊,再贩卖到甘肃,一头牛最多能挣到600元钱。”仁青多也说,收入确实增加了,但夫妻二人一直带着儿子辗转看病开销不小,几年来他们背了不少债。
2015年,仁青多也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帮他们家盖起了新房,还免费把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
但仅仅靠贫困补助,也只能维持温饱和家中日常所需,离脱贫致富还差一大截子。他憋着一股劲,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就在他琢磨着怎样才能有条新出路时,乡村旅游扶贫作为祁连县战略性产业和惠民项目为贫困户打开了一扇窗。
好风景成了“好钱景”。祁连县政府以打造“东方瑞士”“天境祁连”的高原美丽风景为依托,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的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仁青多也申请到小额信贷,在本村开了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观赏为一体的新型牧家乐。
“牧家乐为游客提供糌粑、酸奶、奶茶等特色藏餐,游客还可以体验骑马、住帐篷,夏季吸引了不少游客。”仁青多也说,开业第一年,他就挣了八万元。夏季他搞牧家乐吃旅游饭,冬季游客较少时,他又捡起贩运牛羊的老本行。
仁青多也不断扩大牧家乐的经营规模,钱包慢慢鼓起来,不仅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债,还买了一辆小汽车。
踏实肯干的仁青多也不仅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
几年来,仁青多也雇了同村的3家贫困户到牧家乐工作,还自愿将全家人的产业到户分红资金拿出来给了贫困户,帮他们增加收入。
县上表彰脱贫光荣户,仁青多也成了村上的最佳人选。接受表彰时,政府给包括他在内的全县脱贫光荣户每人奖励了一辆农用车,这成为他的骄傲。
从贫困户到村委会主任,说起身份转变,仁青多也感慨:“是党的扶贫政策改变了我的命运。”
祁连县总人口5.26万,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2015年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504户4823人。
2019年5月,祁连县摘掉贫困县帽子。
新的一年即将开启,仁青多也有了新的愿景。“我已注册成立了家庭牧场,明年我打算和村里其他牧户一起联户经营,流转草场搞规模化牛羊养殖,和乡亲们一起致富,过上更好的日子。”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