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银川12月4日电 (李佩珊 李泽阳)“有人说我的祖父是‘中国恐龙之父’,他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2月2日至4日,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传承2020”宁夏行首场活动举行,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员杨大同为宁夏的师生讲述了其祖父杨锺健的“一生一事”。
记者2日当天与宁夏大学师生聆听了杨大同所作的报告。“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黄纬禄之女黄道群、“人民科学家”“糖丸爷爷”顾方舟之女顾晓曼等精神报告团成员在2日至4日分别前往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银川能源学院、银川九中、银川六中等学校举行报告会,讲述动人故事。
图为许氏禄丰龙。 受访者供图杨锺健一生从事古脊椎动物学和中、新生代地层研究,他的科学著作以古生物学内容为主,涉及考古学、古人类学和地层学等学科。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博物馆中,他的照片与国际科学巨匠达尔文、欧文等人的照片、画像并列悬挂。
杨大同回忆,祖父杨锺健在1923年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远赴当时古脊椎动物学最发达的德国求学,专攻古脊椎动物学。1927年,杨锺健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发表的博士论文《中国北部之啮齿类化石》用德文在《中国古生物志》丛刊上发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赞赏,标志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诞生。
“山川虽好,终非我土。”杨锺健婉拒德国恩师的挽留,坚决选择回国完成他“学术救国”的心愿。回国后,杨锺健主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工作。1938年杨锺健在云南禄丰领导发掘工作,采集到大批恐龙及原始哺乳类化石。1941年,杨锺健和同事在禄丰县城西北沙湾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命名为“许氏禄丰龙”,同年在北碚装架展出。“许氏禄丰龙是我国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骨架,不仅各大块骨骼均有保存,就连尾巴末端的小尾椎骨也完整,装起架来,栩栩如生。”杨大同介绍。
图为杨锺健。受访者供图“我的祖父是爱国者,是教育家、作家、诗人,更是我最景仰崇敬的人。”杨大同说,杨锺健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担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也曾历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西北大学校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首任馆长等职务。杨锺健还编制了《记骨室文目》等多部科学著作,创作了2600余首诗歌,包括旧体诗和新诗。“大丈夫只能向前,哪有后退之理?”杨锺健的这句话,成为了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据悉,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报告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邀请科学家后人讲述前辈成长成才历程,旨在推动科学家精神走进校园,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此次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传承2020”宁夏行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宁夏党委宣传部、宁夏科协、宁夏教育厅主办,邀请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为高校和中学的师生讲述科学家的爱国精神、科研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育人精神。
“所有的文化都需要传承,只有更好的传承,才有更好的发展。”杨大同说。(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