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发展的绊脚石,也是阻碍人类文明进程的一大难题。
江西瑞金,红色故都。89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让全世界的目光为之聚焦。如今的瑞金,率先在赣南革命老区脱贫摘帽,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慕名前往聆听脱贫故事、借鉴脱贫经验。
龙湖村,省级“十三五”贫困村,位于瑞金市黄柏乡,有7个村民小组。这里自然条件差,资源禀赋少,土地蓄水能力弱,村民饱受干旱之苦。长期以来,龙湖村祖祖辈辈靠种植红薯、水稻、花生等勉强填饱肚子。为了生计,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谋生。2013年,全村1441人中,就有近600人“逃出”村庄务工。
金灿灿的脐橙给这个贫困山村带来了转机。近几年,全村齐心扩大种植面积、壮大脐橙产业,“一亩脐橙一万块,脱贫致富来得快”的号召形成共识。2016年至2019年,先后有5批次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阿富汗、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近10个国家的30余名国际友人走进龙湖村,探究贫困山村脱贫的奥秘。
昔日穷山恶水的龙湖村,如今因何吸引世界目光?
瑞金市黄柏乡坳背岗万亩脐橙基地。江西日报记者 李劼 摄
外国友人到龙湖村参观。
这里走出了因地制宜的振兴路
龙湖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有林地2260亩、耕地1000余亩,其余全是山地。长久以来,村民靠种植红薯、水稻、花生等为生,每亩地年收入不超过500元。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加上荒坡流沙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近年来,龙湖村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实际,逐渐探索出脐橙种植这个主打产业,亩均收入增加至上万元。
关于龙湖村,有许多美丽传说:有的说旁边的龙雾山压着一头金牛,金牛的粪便就是一堆堆金子,以前村民靠着淘金便可养家;有的说以前村里有一个大湖,湖中有虫,其形似龙,护佑着村民。
传说很精彩,现实却很无奈。龙湖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龙湖无湖。在“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的恶劣环境下,龙湖村面临着世界上许多农村贫困地区共同的困惑:靠什么发展经济、带动民生?
2016年11月,一批来自美国、德国的客人慕名前往龙湖村考察,在脐橙种植基地寻找答案。“真没想到一株小小的脐橙苗,竟然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变化。”黄柏乡党委书记陈佛保记得,客人们在龙湖村考察了近一个小时,他们最想了解的还是,脐橙种植是如何改变这个贫困村命运的。
与国际友人诚恳交流的村民代表邓大庆,其自身在果业种植方面的经历,勾勒出龙湖村在寻找脱贫模式上的探索轨迹。
1998年,在“再造一个山上赣南”的号召下,邓大庆承包200亩荒山,种起了青梅。不料,青梅果实个头小,始终卖不出价格。2006年,邓大庆和其他一些村民尝试种甜橙,却因为市场原因产品滞销。2012年,邓大庆改种了16亩800余株脐橙。2014年,脐橙第一批挂果就卖了3万余元;2015年,卖了6万余元。随后两年,邓大庆又扩种了600余株脐橙,收入连年翻番。
为何龙湖村种出来的脐橙口感好、受欢迎?村民在年复一年的摸索和请教中悟出了原因:当地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硒元素,非常适合脐橙生长。
确定大力种植脐橙的思路后,村里积极完善基础设施,修复了近20口山塘,把专用电线拉进果园,为抽水、杀虫、打药提供了便利。龙湖村的脐橙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2000亩左右,迅速增加至如今的4500亩。当地还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的开发模式被推广。科学开发山地,做好水土保持,成为村民的自觉。
脐橙就像“黄金果”,带动龙湖村逐步摆脱了贫困。龙湖村依托种植脐橙致富的故事传开后,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在2019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听完邓大庆种植脐橙的经历后,一位南非嘉宾当场发出邀请:“你可以到我们那种脐橙吗?”随后,在实地参观龙湖村时,来自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家的外宾们,也由衷地为当地发展脐橙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路而点赞。
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地区之所以贫穷,原因多种多样,发展的条件也千差万别。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分析致贫原因,立足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走出一条既稳健又长远的发展之路。
龙湖村果农正在分拣刚采摘的脐橙。江西日报记者 李劼 摄
外国政党考察团考察龙湖村产业扶贫状况。
外国友人为龙湖村发展脐橙产业叫好。
这里走出了共同富裕的长远路
龙湖村现有人口1455人,脐橙种植面积4500亩,人均3亩脐橙。最少的家庭也有5亩果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龙湖村发展脐橙产业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298户村民加入脐橙协会,享受协会在各方面提供的支持;另一方面,村民借助脐橙产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在外务工的人数,由2013年的近600人减少至目前的260人左右。
在邓宝发已经修缮的老房子里,一张瑞金市精准扶贫攻坚战领导小组2017年2月颁发的脱贫光荣证书,被张贴在显眼处。邓宝发说,曾有外国嘉宾来到他家,仔细观看这张证书,询问他脱贫的经验。
今年34岁的邓宝发,父亲早早过世,母亲身体不好,生活压力较大。之前,他在外地服装厂做普工,月工资2000元左右。在龙湖村全力发展脐橙产业的当口,他回乡种起脐橙,收入有了较大提升。“现在我家有600株脐橙,年收入超过10万元。”邓宝发说,除打理自家果园外,他还帮着其他种植大户管理果园,一年有3万元收入。在采摘高峰期,他还加入村里的采果队,每天有150元收入。
像邓宝发一样,很多人忙完自家果园的事情后就近务工,帮助种植大户打药、剪枝、采果。几年下来,村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日工资标准:拣果120元、打药180元、挑果200元。
“脐橙产业起来了,回乡创业就业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多。现在45岁以上的村民基本上都回来了。”龙湖村支书邓主平介绍。
脐橙产业红火、村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脐橙协会的有力支撑。黄柏乡组建的脐橙协会,建起了包含龙湖村在内的集中连片万亩脐橙基地。协会在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统一购买农资、帮助销售果品的基础上,对贫困户作出承诺:优先找贫困户务工、优先向贫困户低价供应农资、优先销售贫困户果品。
为对外展示果园形象,协会建起了观光台。邓主平说,这几年到龙湖村参观的国际友人,都要走上观光台领略万亩脐橙基地的风光,体验采摘脐橙的乐趣。他们发自内心的一句句“Very good”,是对龙湖村村民共同走向富裕的由衷赞叹。
收入提升的同时,是生活质量的改善。龙湖村第一书记刘晋成介绍,村里原先土坯房较多,村内全是泥巴路,雨天走出去鞋上沾一脚泥。如今,除部分念旧的老人仍住在已经修缮加固的土坯房外,村民普遍建起新房,一些人还在瑞金城区买了房。村里通了自来水,结束了到处打井找水喝的历史。村内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原先3.5米宽的主干道,被修成6米宽的产业观光路,成为运输优质果品的康庄大道。
2017年11月,阿富汗卢格尔省省长默罕默德·哈利姆·菲达伊率团来龙湖村参观,入户与村民交流,看宽敞新房,品甜美脐橙,了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负责现场翻译的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干部罗水香记得,菲达伊省长对龙湖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取得的成绩赞叹不已,他还在镜头前用客家方言说出“有吃有穿”几个字,转述现场一位老人对当下美好生活的评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这其中,有针对贫困群众的重点帮扶,也有针对普通群众实施的一系列统筹推进的措施,在机制体制的激励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致富路上的主角。
外国友人为龙湖村依托脐橙产业脱贫点赞 。
外国友人参观脐橙基地。
外国友人参观脐橙基地。
这里走出了艰苦奋斗的自强路
龙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包括因病致贫14户55人、因残致贫10户54人。龙湖村坚持扶贫又扶志,一方面,积极动员身体有残疾、思想较消极的村民,激励他们投入生产;另一方面,落实好各类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扩大生产。与此对应,村里的贫困户不等不靠,积极投入产业发展。41户贫困户获得5000元的产业扶贫奖补资金,34户贫困户获得最高5万元的贴息贷款。
龙湖村的“名人”邓大庆,本身也是残疾人,因为右腿股骨头坏死,行走不便已有十余年。因为家中欠债,他曾被评为贫困户;因为勤劳创业,他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典型。
以前,龙湖村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身有残疾,不思生产,甘于贫困。
邓大庆等人的创业经历,提振了村里其他残疾贫困户的信心,给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
村民邓长生是残疾贫困户。儿子在外务工,夫妻俩就整天闷在家里无所事事。邓大庆上门劝说:“这样闲着不是办法,你跟我们一起种脐橙吧!”邓长生两手一摊:“我肩不能挑、腿不能走,怎么种?”邓大庆说:“我都能种,你怎么就不行?我帮你!”在邓大庆的带动下,邓长生的生产热情被激发出来。到了采摘旺季,他往往凌晨4时左右就起床干活。如今,已经成为村里勤劳致富典型的邓长生,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激励其他村民依托惠民政策、依靠勤劳双手争创美好生活。
越来越多的村民被带动起来。村民胡冬生,因身患小儿麻痹症丧失正常劳动能力,成为村里的“闲人”。在大家的劝导和帮助下,他在周边三个圩镇轮流摆起了售货摊,一个月只舍得休息三天,每个月有几千元收入。村民杨水发,因为身体残疾只能干些轻体力活。在村里高涨干劲的影响下,他养起了牛,种上6亩脐橙,收入大大提高。
“现在村民铆足了劲搞生产,就连跳广场舞时,谈的都是如何种脐橙卖脐橙。”邓主平介绍,不少申请贴息贷款的贫困户在收入增加后都选择提前还款,他们都说,不好意思给政府多添麻烦。
邓主平说,来村里参观的部分国际友人,听完这些贫困户的故事后,眼神充满羡慕:“我们国家不少贫穷的人,不愿意参加劳动,只想着领取救济金。你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这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气神,在龙湖村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较早开始种植脐橙的村民邓大清,“自学成才”成为农技专家,他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热心给村民传授经验、解决种植难题。村民邓罗庆种了近200亩脐橙,去年注册了“黄橙余味”商标,想在品牌经营上发力,为村里脐橙产业发展积蓄后劲。更多的村民在电商销售上想办法,做微商,搞直播,全力扩大脐橙销售渠道。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贫困户而言,需要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与生产潜力。只有帮助贫困户克服依赖帮扶的心理,解决其精神层面的问题,才能推动他们树立脱贫斗志,真正实现脱贫翻身。
从龙湖村的实践来看,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调动群众内生动力,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了从贫困凋敝走向生机蓬勃的蝶变,成为管窥中国脱贫攻坚非凡成就的生动窗口。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受历史、自然等原因影响,贫困问题错综复杂,一度成为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减贫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减贫进程,更是为世界各国的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再次得到彰显。
邓大庆展示他的脱贫光荣证书。江西日报记者 李劼 摄
坳背岗万亩脐橙基地一景。江西日报记者 李劼 摄
来源 |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