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为什么选择回国?他们的答案亮了

2020-12-03 22:32 新华社   朱延静  阅读:1798 

  为什么选择回国?他们的答案亮了

  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1日在京颁奖,125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侨界人士获奖,他们中最年长的79岁,最年轻的32岁。记者跟“老中青”三代三位获奖者聊了聊——79岁写下“请战书”、设计北京“最高楼”、归国创业搞AI医疗……emmmm,这届获奖者真的棒棒哒!

  从小汤山到火神山,他手书的“请战书”被博物馆收藏

  【人物简介】黄锡璆,印度尼西亚归侨。长期从事医疗建筑规划设计及研究,推动了我国医院建筑规划设计的快速发展。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获得者。

黄锡璆在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颁奖现场。(中国侨联提供)

  79岁的黄锡璆是获奖者中最年长的。

  他曾两次选择回国,一次历经5天5夜,一次已是年近半百。

  1957年,16岁的他带着一腔参加祖国建设的热情,从印尼乘船,历经5天5夜回到中国。

  “到了学校才发现,因为宿舍不够用,学生们只能住在教室里,澡堂是用草棚围起来的。但我们就是准备吃苦,学习本领,回来建设祖国的。”

  1984年,黄锡璆考取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远赴比利时学习医疗建筑专业。拿到博士学位后,他再次选择回国。

  “国家用相当于几个农民好几年的收入去资助一个留学生,很不容易。我认为学到知识,回来为国家服务,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工作中的黄锡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提供)

  2003年,“非典”暴发,刚动过视网膜手术、在家休息的黄锡璆接到参与设计小汤山医院的紧急任务,夜里10点赶到单位讨论方案。设计和施工团队顶着巨大的责任与压力,奋战7天7夜后,小汤山医院建成。

2003年4月30日,小汤山医院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张旭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年近80岁的黄锡璆又坐不住了。本打算“写写总结,陪陪老伴”的他急忙写下一封“请战书”,表示“随时准备参加抗击工程”,并将自己当年建设小汤山医院的得失经验,第一时间告诉武汉火神山医院的设计团队。

  如今,这封手写的“请战书”,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

黄锡璆亲笔写的“请战书”。(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提供)

  中国尊、北京坊、首钢园……这些“打卡胜地”都有他的倾情付出

  【人物简介】吴晨,英国归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获得者。

工作中的吴晨。(受访者提供)

  尽管顶着洋范儿的自来卷儿,吴晨一张嘴,就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腔儿。

  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有着浓厚的北京情结。

  正因如此,在英国学习工作多年后,吴晨应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邀请,回到了中国。

  “北京是家乡,我更愿意在北京和中国设计建筑与城市。”吴晨说,中国人最了解中国,中国的建筑就要中国人做主导。

  “城市复兴”是吴晨推广和坚持的理念。在他看来,“人在城市中的活动,是城市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所以“城市复兴”也是要重拾城市建筑中的烟火气儿。

“中国尊”实景图。(受访者提供)

  由吴晨主创设计的超高层中信大厦(中国尊)项目,位于北京CBD核心区,高度达到528米,是目前中国建筑师原创并竣工的最高建筑。吴晨说,建筑构思源于中国传统礼器之重宝——“尊”的意象,蕴藏着“华夏之礼”的古典气度。

“北京坊”实景图。(受访者提供)

  吴晨作为总建筑师设计的天安门南侧“北京坊”建筑群,距离天安门广场仅200米,作为“中国式生活体验区”,如今已成为北京最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在吴晨和众多规划师、建筑师多年的努力下,首钢这座百年老厂,摇身一变成为最时尚去处,古旧的工业遗存焕发出“酷酷”的后现代气息。

“首钢北区”鸟瞰效果图。(受访者提供)

  吴晨的微信头像是高耸入云的中国尊,而他的微信名称后面加了三匹马的图像,仿佛象征他马不停蹄的工作节奏——领完“中国侨界贡献奖”不到半小时,他就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离开美国知名学府,他在火锅味儿里研究AI

  【人物简介】陈宽,新加坡、美国归侨。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获得者。

陈宽在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颁奖现场。(受访者提供)

  32岁的陈宽是本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中最年轻的获奖者,而他所专注的也是一个“年轻”的领域——AI医疗。

  “人工智能的一个巨大价值,就是通过技术让医疗资源均质化,让不同地方的人享受到相对平均的医疗资源。”陈宽说,他想让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商业化运作的方式,为社会、民生创造价值。

  怀着这样的梦想,6年前,响应祖国“双创”号召,陈宽放弃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回国创业。“希望自己这么多年的所学所能可以急祖国所需、支持祖国发展、造福父老乡亲。”

陈宽与他的导师。(受访者提供)

  创业初期,陈宽带着团队租住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外一栋破旧的居民楼里。

  “楼下火锅店的四个大烟囱正好对着我们的窗户,满屋子都是火锅味。但为了离客户近,也为了省钱,我们只好住在那里。”

  闻着火锅味儿,他们训练出了第一个可用于医疗影像的AI模型。

推想科技的肺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界面。(受访者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想科技在国内推出了针对新冠肺炎的AI产品——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并直接在武汉抗疫一线得以应用,让人们在疫情中看到了AI诊疗的力量。

  推想科技工作人员为医院安装肺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受访者提供)

  记者:曹典

【编辑:朱延静】
6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