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1月27日电 (张婧)防尘口罩、绝缘手套、阻燃工作服……准备工作就绪,45岁的杜钧一手拎焊枪,一手举面罩,踏入50℃左右的锅炉厂房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完成一次焊接,都要在焊口旁留下带有自己工号的钢印,他解释说,“焊接一旦出问题,就可以追根溯源,责任到人。”
然而,杜钧在甘肃嘉峪关酒钢集团从事高压焊工20多年以来,承接过诸多急难险重任务,焊过的焊口100%合格、无一返工,并创造多项行业纪录。高温难耐的工作环境,让许多即将开始该领域工作的新人望而却步,杜钧还在实习期时,时常听到厂里老师傅说,“高压焊工的焊接作业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施工焊接监管严格,是焊工行业里面技术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
听罢,他不仅没有退却,反而开始主动要求学习,跟着师傅学习锅炉管道压力容器等承压类焊接,日复一日,技术逐渐提升,考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高压焊工证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只见他手中的焊枪匀速游走,焊缝在一层层弧形线条中均匀焊接,此间,杜钧还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压焊工工作方法。
图为杜钧(左三)给青年焊工教授焊接技巧。(资料图)受访人供图为了提高焊接一线的工作效率,结合不同的管道管径、焊接材质、型号、线胀系数,以及焊口所处位置等多个因素,杜钧以“打草稿”的方法将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方法列成表格,在熟知各因素环境下的应对办法之后,他才进入“高温火炉”,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焊口焊接。他举例说,常用材质半小时焊接的焊口,前期工作少则10天,多则1个月。
在厂房中,焊接一线的师傅们个个汗流浃背,杜钧也不例外,由于防护服穿戴费时又费力,他总是“一口气”工作五六个小时才出厂房门。期间实在捂得难受时,他就冒着风险拉开领口拉链透透气,摘下口罩喝口水等,这一系列动作快速完成后继续恢复原状,“在厂房中一旦有皮肤直接裸露在外3分钟以上,第二天必将发红,三五天内就会蜕层皮。”他说,自己身上类似伤疤比比皆是,也早已在“掉皮、长新肉、再掉皮”这样的循环中习以为常。
如今,杜钧已成为酒钢集团能源中心的首席技师,他先后完成50多项焊接工艺研究和焊接技法革新项目、70多项技术攻关,提出190多项合理化建议,总结提炼的焊接法与技术绝活,有效应用于实践,为企业创造效益5000多万元。“我的技术受益于老师傅们的‘传帮带’,我也必须将所学倾囊教授给年轻人。”为了培养更多的焊接技术人才,在他的建议下,集团能源中心于2013年建立了焊工实训室——全国劳模杜钧焊接技术传承工作室。近年来,该工作室先后培养青年焊接骨干50多名。
嘉峪关市委书记李忠科此前公开表示,开发建设酒钢和嘉峪关市时,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一穷二白,举目苍凉。这里不是故乡,既没有亲人的慰藉,也没有熟悉的自然环境,如何能够坚守下来?那就是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不服输、不低头、不退缩。虽然今天的嘉峪关,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众生活显著提升,但无论何时,“艰苦创业、坚忍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嘉峪关精神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体现。(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