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
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研究员,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0名外籍专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从2019年度获奖项目来看,青年人才已成基础领域的生力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简称奖励办)有关负责人说。
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在近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记者了解到,此次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当中,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进一步呈现年轻化,超过60%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45岁的青年才俊。
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揭晓的获奖结果表明,青年人才已成基础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始在基础研究领域挑大梁,是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好比科技创新的“深蹲助跑”,蹲得深爆发力才强,助跑快才能跳得更远。不少获奖团队科技工作者表示,要进一步聚焦基础研究,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尊重和褒奖。
“探索未知的征程不会一片坦途,要尊重规律、宽容失败,鼓励科研人员自由驰骋、大胆尝试。”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认为,要加大财政稳定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投入,完善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成果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
时代呼唤,激发青年创新潜能。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专家李陟认为,要为35岁以下科研人员挑大梁、担重任创造更多机会,在重大科技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在科研实践中锻炼青年人才,使我国科技事业青蓝相继、人才辈出。
此外,记者注意到,此次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参评人数、获奖人数和国别分布均创下历史新高。10位获奖人既有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美发达国家;合作领域既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又有空气污染防治、疾病防控、新药研发等惠及民生的热点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机械装备、新一代半导体照明、航空安全和飞机制造等重要领域,经过多年科研积累和沉淀厚积薄发,涌现出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成果。
“不仅是创新驱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获奖项目还呈现科技支撑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特点。”这位负责人说,金属材料、轻工、化工、建筑、机械、农业工程等各行业的获奖成果彰显绿色发展理念,从污染机制的基础研究到空气质量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创新成果颇丰,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农产品安全及深加工技术实现新突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成果,丰富了农产品安全技术手段,有力提升了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消费安全水平。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的成果,在关注品质的同时注重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显著提升经济社会效益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