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西赣州吹响主攻工业号角以来,赣州市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氛围日益浓厚。
“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按照赣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首位产业狠抓集群发展、创新发展,工业发展面貌随之焕然一新:“两城两谷两带”逐渐形成规模,集群集约发展模式逐步确立,“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如期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固投实现同口径翻番,主要经济指标逆势进位、领跑全省。
突出首位产业 推进集群发展
近日,由凯马汽车与东风股份合作的“东风御风EM26纯电动封闭物流车”在凯马汽车赣州生产基地成功下线,这是继9月江西中电汽车EM13新能源物流车下线后,赣州经开区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发展结出的又一硕果。
过去,赣州工业底子薄、基础弱、短板多,长期以来依靠稀土、钨等资源型产业发展,在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工业发展形势愈加严峻。“十三五”期间,在主攻工业的火热实践中,赣州市形成了突出建设“两城两谷两带”、集中发展各地首位产业的发展思路,工业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产业布局得到优化,“两城两谷两带”成为发展新高地。
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布局了35.2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引进整车及零部件配套项目80余个,凯马汽车、国机智骏、中电汽车三家整车企业相继实现下线投产,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从规划布局到产业招商、项目落地、整车下线的飞跃。
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集团和美克美家等重大项目接连落户,全国3大家居渠道巨头和世界顶尖家居制造企业齐聚南康……依托赣州国际陆港,现代家居城不断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南康家具行业集群产值突破1800亿元,成为国内三大家具基地之一。
中国稀金谷以赣州高新区为核心,致力于打造稀土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19年全市稀土产业集群产值近千亿元。
青峰药谷聚集了80家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医疗器械和生命健康产业链不断延伸,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
“首位”精准抓招商,“首位”力度促集群,“首位”提升优服务。“十三五”期间,一批又一批的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两城两谷两带”已经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集聚的新高地。
聚力招大引强 增强发展后劲
“芳纶纤维”“功能性新材料”“柔性远红外发射薄膜材料”……今年9月,在第二届中国(定南)新材料高峰论坛上,一个个新材料领域的专业名词频频响起,来自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近两百人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
一个山区小县,缘何能引来众多新材料领域的专业人士共筑“新材料梦”?答案就是,定南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入推进“531”新材料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全国新材料研发生产高地,探索了一条新材料产业的定南发展路径。
近日,全南县举行第二届桃江旅游文化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55.1亿元。全南县坚持项目为王,高水平、全方位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今年以来,该县克服疫情影响,坚持招大引强,先后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线上线下招商推介活动10次,引进落地佳信捷、华派、络鑫、美缤等重大项目24个,签约总金额283.7亿元。
“十三五”期间,赣州市各地聚力招大引强,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于都县坚持首位产业首位扶持,累计引进纺织服装项目超过200个,服装产业集群效应得以不断强化;赣州经开区通过引进国机智骏、山东凯马等整车项目,迅速打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局面;章贡区立足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实施精准招商,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棋”,招大引强是主攻工业的“引爆点”。“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紧紧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牢牢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攻工业的核心任务,抓项目、抓招商,各地持续实施招商引资“头号工程”,高密度、高频次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市县领导外出招商频率、开展招商活动数量、签约项目金额之多均创纪录。
坚持创新驱动 培育全新动能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补齐制约创新发展短板,营造创新创业优良生态,近日,赣州经开区完善制定了科技创新有关支持措施,对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赣州经开区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
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是赣州经开区坚持创新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赣州经开区通过搭建科技企业孵化联盟,探索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完善孵化”的科技企业孵化体制机制,积极培育“高精尖”科技型企业,不断增强园区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截至目前,赣州经开区汇聚了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8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3家,2019年获评江西省智能制造基地。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十三五”期间,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呈现新业态的新形势,赣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以工业设计为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大数据、物联网产业,促进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市已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超过100家,上云企业达到1800家,同时推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和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55%,增幅全省第一;获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省最多;新引进和培养产业领军人才18人、高层次人才275人。赣州市在国际和全国科技赛事中实现金奖“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