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王祖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中国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2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及其改革创新亮点进行了进一步解读。
11月2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有关情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中国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当日在发布会上对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及其改革创新亮点进行了进一步解读。 中新社记者 张宇 摄唐承沛称,在这个多层次救助体系中,将根据民众的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划分三个救助圈层:最核心的是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中间圈层是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救助;最外圈层是所有公民,在遇到突发、意外、重大的灾难或事故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时,给予急难救助。
“有了这三个分层分类的圈层,各类困难群体和遇到困难的民众,都能及时得到相应救助。”唐承沛说。
他进一步阐述称,在“多层次救助体系”下,还会建立“主动发现”机制,推动社会救助理念从“依靠申请救助”的被动救助转向主动救助,实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即时救助。“有些人或是受自身能力所限,或是不了解相关帮扶政策,想不到或者无力去主动求助,如果‘依申请救助’的话,这部分不声不响的人可能就会漏掉。”
“主动发现”将通过基层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走访、以县为单位开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等途径实现。
唐承沛以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为例说:“利用大数据比对等方式,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民众。比如说通过部门信息库的比对,发现有人出现了大额医疗费,他的生活就可能会因此陷入困境。”他称,“主动发现”是救助理念的重大转变,将深刻改变社会救助的方式以及基层救助工作的行为模式。
急难救助则是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发展。唐承沛称,对于民众遇到灾难性、灾害性、临时性、紧急性困难,不管是主动求助还是经办人员发现,都要及时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情况;逐步取消户籍地的申请限制,探索在急难发生地实施救助;针对大额医疗费用等刚性支出较大的困难情形,实施支出性的临时救助。
“同时,逐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困难民众急难救助机制,明确应急期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和紧急救助程序,体现即时性和高效率。”他称。
唐承沛强调,改革完善救助制度,必须提高社会救助的便民、利民水平——完善社会救助资源库,强化资源共享。相关部门对困难民众的信息库要互相开放,加强比对;取消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使困难民众“进一个门能办所有的事”。
唐承沛表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大任务,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民政部将围绕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稳妥地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完)
【编辑: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