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11月20日电 (孙睿)“监测显示,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实施以来,使三江源地区高覆盖度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河流径流量、湖泊面积均呈增加态势,有效改善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李林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三江源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重要淡水供给地,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
据了解,2006年三江源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正式开始,至今已在三江源地区实施飞机增雨作业202架次,飞行航程117.8万公里,同时依据空中云水资源精细评估,科学划设了6大类17个重点作业区,形成科学合理的空地作业布局,增雨作业效率明显提升。
据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监测,2004年以来,三江源地区黄河源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体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的波动变化趋势,2020年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体面积较历年(2004年~2019年)平均分别增加2.6%和1.2%,湖泊面积总体呈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
另据三江源地区草地遥感监测,受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响,2020年三江源地区高覆盖度草地较2019年增加4%,对草地生产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李林表示,统计对比表明,人工增雨作业15年来,有效增加了三江源区域的降水量,在改善生态环境、增大湖泊湿地面积、增加流域径流量、提高牧草产量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明显,促进了生态环境趋于良性态势发展。(完) 【编辑:白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