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环境过于干净 孩子反而易患特应性皮炎

2020-11-17 17:24 新华网    阅读:3696 

小明(化名)从记事起,生活就与瘙痒和皮炎相伴。脸、脖子、胳膊和腿上的皮炎常年不能消退,日晒就加重,考试就复发。小朋友见了都害怕,不敢和他交朋友。家里有数不清的药膏,爸妈也带他看过各大医院的皮肤科,但是还是不能控制病情。小明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晚上能睡一个整觉,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阳光下踢球”。

“特应性皮炎是由2型炎症反应引起的一种系统性免疫性疾病,以反复发作为主的剧烈瘙痒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应性皮炎通俗地讲可以叫作过敏性湿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李巍教授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解释说,“湿疹是症状描述,例如瘙痒、红斑、水疱、渗出、苔藓样变等表现;特应性皮炎是强调原因,主要是强调过敏体质,特应性可以简单理解成过敏性。”

是皮肤病,更是系统性免疫疾病

近些年,由于工业化、环境改变、人们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等因素,过敏等免疫系统疾病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主要由2型炎症反应引起的特应性皮炎就是其中之一。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统计,过去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目前全球总患病率已达22%。过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李巍告诉记者,2型炎症主要是和过敏、寄生虫感染相关的炎症反应。2型炎症引起的疾病主要与过敏相关,包括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需要注意的是,特应性皮炎不只是一种皮肤病,而是以皮肤病变为表现的系统性疾病。“特应性皮炎是由2型炎症贯穿始终的多种疾病在时间顺序上的表现之一。在这些疾病中,一般特应性皮炎最早发生,之后部分患者伴发食物过敏,有的可能出现过敏性鼻炎,以后有可能发展为过敏性哮喘。”李巍说。

李巍指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取决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应性皮炎的首要原因是过敏体质,过敏体质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父母有特应性皮炎,孩子发生过敏性皮炎的概率显著增高。但过敏体质不等同于过敏,过敏体质是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易感性,有时能找到明确的过敏源,但更多时候过敏源并不明确。由遗传决定的过敏体质使患者比正常人容易发病,但是否发病、何时发病、以什么方式发病却与环境有关。“环境因素包括微生物,比如环境微生物和自身的肠道菌群和皮肤菌群,以及环境污染物和化学品等,比如雾霾、汽车尾气、日常家居的洗洁剂、各种石油产品的塑化剂等。”李巍说,“精神压力则易让病情加重和复发。”

李巍介绍说,特应性皮炎在儿童身上的好发部位是肘窝、腘窝、脸和脖子等屈肢部位;成人则比较泛发,伸侧和屈侧都会出现,皮疹表现也呈多样性。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甚至体无完肤,皮炎持续发作,即便常规用药也难以控制。

对儿童和青少年更加“青睐”

李巍在临床中发现,特应性皮炎对儿童和青少年更加“青睐”。“1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大概占30%;1-7岁的儿童占10%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是特应性皮炎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与成人不同,在面对环境刺激时,其反应和成人的反应模式也不一样”。

李巍特别指出,对儿童而言,环境过于干净是发生特应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卫生假说”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研究发现,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孩子得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低;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得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低;养宠物的家庭,孩子得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低。研究还发现,使用抗生素和剖妇产都能增加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这些研究提示,必要的环境微生物对儿童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李巍告诫家长,“让孩子过于清洁、用开水烫碗筷、给家里消毒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孩子出生早期要有适量的微生物暴露,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降低孩子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使用适当的益生菌,可以预防或改变特应性皮炎孩子的过敏状态。”

李巍看到,儿童和青少年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率最高的人群,患病不仅造成身体上的损害,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这一群体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有更高的需求。然而,他们的治疗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被满足。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和青少年对药物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家长往往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而对很多药物不敢使用,这就更加限制了对儿童和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家长对药物安全性的担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长期外用激素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比如皮肤变薄、长毛、血管扩张,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可能出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系统副作用。但很多时候家长过于关注药物的副作用了,这就进一步限制了治疗疗效的发挥”。

“此外,还存在一些医生对特应性皮炎认识不足的现象。有些医生在诊断湿疹时没有关注孩子的过敏体质和过敏背景,其实临床上绝大部分的湿疹都可以诊断成特应性皮炎。”李巍说。

李巍认为,对于特应性皮炎,应该按照疾病轻、中、重的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根据不同程度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初始是基线治疗,就是常规护理,教育患者使用外用润肤露或保湿剂,合理洗澡,穿棉质衣服,避免光、热等刺激和加重病情的因素。对轻度患者,采取以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主的外用治疗。中度患者在外用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抗组胺药,来帮助控制炎症和止痒,或者是采用照紫外线等光疗方法。重度患者要用系统性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或者系统性使用糖皮激素。中度和重度患者还可以使用达必妥(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靶向生物制剂或其他的新一代小分子靶向药物。

李巍解释说,生物制剂靶向性好,副作用小,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的中重度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来说是更为适合的治疗方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7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