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岱
近日,一张大润发商场的女装宣传海报引发热议。海报上尺码规格一栏中,S对应“瘦”,M对应“美”,L对应“烂”,XL对应“稀烂”,XXL对应“稀巴烂”,在“女装尺码建议表”下方标注“仅限18-35岁女生,根据身材请先咨询客服”。
对此,有网友评论:“这种糟糕的措辞除了贩卖身材和年龄焦虑,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大润发官方微博12日发布声明称,总部已要求该门店撤下有问题的宣传物料,将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并向公众诚挚道歉。
难以想象,这么有“创意”的广告词是怎么通过层层审核,堂而皇之悬挂在超市里的。调侃女性的年龄、身材,把低趣当成幽默,不少网友对此感到愤怒和不解。但是她们还不能真的生气,因为很快就有人回复“只有L尺码的人才会生气”“都是大实话还不让说了?”
没错,部分年轻人喜欢用“自黑”的方式进行自我调侃、讲段子,但不代表别人可以以此当笑料肆意开涮。开玩笑,从自己口中说出与在公共场合看到,心理承受的阈值是不同的。自黑,是一种自我选择;而招摇地挂在海报上,相当于无差别的强迫,是对不愿接受这类标签女性的冒犯。这样的广告文案,说是在物化女性,也不算冤枉它了。
回顾近些年,人们对大众文化中喜欢调侃女性身体形态、拿着年龄、身材说事儿的现象已见怪不怪,商家们习惯性地以此营销博关注。人们一边控诉当下的审美畸形,抵制“网红脸、锥子脸”;一边又将“反手摸肚脐”“A4腰”等话题送上热搜,似乎这才是完美、自律的标准。这未免有些自我矛盾,但舆论的价值观,往往就是常常抵牾与拉锯的。
对美的崇拜是自然的,也是天然的。“颜值即正义”,古有成语窈窕淑女、环肥燕瘦、冰肌玉骨等都是形容女性。“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美好的身形难免吸引眼球。
不过,如果这意味着“大码身材”就是“烂”与“稀巴烂”,这就是理所当然地将女性标准化,以机械化的指标来区别对待,剔除掉了女性在生活中的各种可能,这种思维惯性将女性的内涵抽空了。无论高矮胖瘦,美是多元化的,简单地用身高体重数字来评判,未免太草率了。
采用这样的物料做宣传,用自以为有趣的话语调侃女性,实则传递着一种狭隘的价值观。商家本想营销自己的产品,却被推向负面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样的负面影响或许是商家始料未及的。但这恰好说明一点:公众已经不能接受对女性的物化与压抑,触犯了这点,“翻车”也就在意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