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全团抓学校”工作要求,纵深推进共青团改革,团烟台市委联合烟台各高校团委深入推进“校地共青团共建”工程,经长期实践,如今成效凸显。
通过完善校地常态化交流机制、搭建校地有形化工作阵地、构建校地项目化工作体系等,团烟台市委运用“平台思维”凝聚、影响、服务、协调校地团组织,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为实现新时代烟台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方面,团烟台市委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共建常态化、高效化。研究出台《烟台市校地共青团共建实施方案》和《校地共青团共建工作要点》,成立烟台市校地共青团共建领导小组。
同时,启动高校团委书记挂职团市委副书记、优秀团干部挂职团市委副部长工作机制;健全校地共青团共建联席会议制度;从市县团委、企事业单位团委、青年社会组织三个层面与高校团组织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共建活动。
具体工作实践中,团芝罘区委探索创新“一线实验室”产学研项目,联合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及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立“青企协导师联盟”,采用“高校+企业+园区”合作模式,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试验平台。
团莱山区委联合烟台大学、滨州医学院团委发起“青春引智”行动计划,组织137名高校青年博士与70家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团牟平区委深入开展“青春走基层”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村庄调研“三农”现状,形成了《青春走基层——百村千户大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持续10年开展“爱在家乡”品牌活动,参与大学生逾万人次。
另一方面,团烟台市委努力夯实保障支撑,重点强化“人员、场所、经费”三方面。2019年以来,团烟台市委联合6所驻烟高校、市属高校团委建立8个校地共青团共建工作室。由高校团委提供工作场地、配备办公设备,由校地团委联合选优配强工作室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建立健全日常管理、考核激励机制,明确职能定位、组织架构、责任分工。
团烟台市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起点谋划校地共青团共建工作,在双招双引、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出实招,联手打造“青年归来 扬帆烟台”引才留才计划、“我为烟台代言”创业大赛、“爱在烟台·救在身边”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