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于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
春申浦水碧如秋。
黄浦江畔再迎“进博时刻”,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八方宾朋,共襄盛举。
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各国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跨越阻隔、增进沟通和深化合作。
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依然“一诺千金”,克服重重困难如期举办进博会,与世界各国一道共襄盛事、共享机遇。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两年前,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曾以“大海”为喻纵论中国经济,豪迈宣示了对中国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彰显了中国经济能够长期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底气和定力,传递出中国将始终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稳定动力源的信念。
两年来的风雨和波折,更加印证了习主席这段话的深意和内涵。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方面也实现“逆袭”。数据显示,上海市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增长10.7%,总体形势好于全国。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实现双增长,增速分别为2.1%和1.0%。
一连串的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进程,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也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正确判断。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这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
疫情下的第三届进博会,将用更多“亮点”给出世人瞩目的“中国答卷”:
——更大展区,老朋友踊跃参展,新朋友慕名而来;
——更靓展品,“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将轮番上演;
——更新业态,数字经济、绿色技术,畅享未来生活;
——更多形式,“屏对屏”结合“面对面”,云端握手成为新潮流;
——更具智慧,无纸化通关、一体化安检、智能化测温一应俱全;
不管风吹浪打,“大海”奔涌不息。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迎五洲客,计天下利。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一个“永不落幕”的互利共赢开放平台。
第三届进博会以“共天地、同风雨、聚进博、享机遇”为主题,字里行间都是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传递着“展品变商品”“贸易促投资”的强大正能量,满怀让世界各国在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中加快踏上复苏发展之路的美好愿望。
看好中国市场,外商纷纷投下“信心票”:首届进博会上,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第二届进博会上,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第三届进博会,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回头率超过70%,更有近百家参展商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
“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铿锵有力,宣示中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
今年以来,中国两次出台稳外资新政策,发布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增设三个自贸试验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更高水平开放,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惠及全世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
中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拓对外开放新局面。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窗口,当越办越好“进博会”遇上“新发展格局”,释放出“中国正在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努力与世界紧密融合”的强烈信号,将让全球合作伙伴之间碰撞出更多火花。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张开双臂,真诚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