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引来社会资本 古建筑焕生机

2020-09-30 12:53  阅读:3655 

乐平市洪岩镇甘村古戏台历经200多年风风雨雨,至今仍屹立在村庄中心。这个小小舞台曾经演绎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剧目,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甘村儿女的成长,成为甘村人的精神家园。由于年久失修,这座古戏台的内部已残破不堪,风雨飘摇。不久前,这栋始建于清代的古建筑终于迎来修缮开工仪式,古戏台也将以崭新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近年来,乐平市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介入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趋势,并带活古建筑修复产业和市场。

乡贤自筹50万元维修古戏台

甘村古戏台已列入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有238年的历史。

日前,记者来到甘村古戏台,只见其内部已残破不堪,横梁和大柱已经腐烂,屋顶局部出现塌陷,砖块也出现松动。

甘村村民决心把古戏台维修好,成立了古戏台维修会,会长由有名望的乡贤甘海良担任。甘海良带头捐款6万元,其他乡贤踊跃捐款,5万元,2万元……短短一个月就筹集资金50万元。

维修项目中标单位乐平市一诺木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坚持修旧如旧原则,让这座古老的戏台重放光彩。

乐平市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江永明告诉记者,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民间筹资修缮,是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补充。甘村古戏台的抢救性修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也得到了文物部门的认可和技术指导。博物馆作为文物业务部门,将在抢修过程中加强指导与督导,做到文物修缮原则和标准不放松、不降低,确保文物得到更有效保护。

民间资本让更多古建筑换新貌

涌山、双田、镇桥等乡镇,拥有一大批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戏台和古祠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老建筑年久失修,濒临坍塌。早年,来自外地的商人到乐平收购古建筑或其构件,甚至整栋搬走。以这种方式流失的古民居,仅在涌山镇就有40栋之多。

“政府每年划拨的文物保护经费,不能保证现有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所需,更不用说保护散落在民间的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了。”在双田镇新睦村,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政府财力难以满足,一方面是古宅屋主没有修缮能力,与其让这些古建筑自生自灭失去价值,不如将其一卖了之。

痛定思痛。10年前,涌山镇民营企业老板徐裕西斥资近千万元组建了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开始对该镇一批古宅、古遗址进行保护和修缮。一时间,利用民间资本保护古建筑成了当地的一件新鲜事,也引起了专家和地方政府的关注。

在镇桥镇徐家村,有着150年历史的古戏台终于修葺一新,再现当年巍峨气势。为庆祝这一盛事,村里邀请剧团进行首场演出,数千村民津津有味地欣赏赣剧,并对工匠们精湛技艺和辛苦付出竖起大拇指。

被称为“中国古戏台之乡”的乐平,拥有古戏台400多座,目前经过本土工匠维修或重建的戏台不下200座。民间资本的介入,不仅让古建筑得以修复,还让原本濒临失传的木雕技艺也得到传承。乐平市依托“赣剧之乡”的“天时”,“古戏台博物馆”的“地利”,以及拥有一大批古戏台木雕技艺传承人的“人和”,新兴的古建筑修造产业顺势衍生,多家古建筑修复仿造公司成立,并投资新建标准化生产厂房,壮大专业技工队伍。

10多家公司进军古建筑修复市场

“古戏台承载着村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修复后的古戏台与村里的美丽乡村风景连成一片,成为游客的打卡点,周末吸引不少游客参观,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在华家村,经过修复后的古建筑获得新生、重现活力,村干部感慨地说。

秋分节气过后,位于塔前镇桃林村的古建筑修复有限公司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在新的标准化生产厂房内,按照不同的工种,运料、刨木、切割、锤敲、锉磨、雕刻……古建筑的大部分构件源自当地已经倒塌的古建筑,经过工匠们的修复、补充、拼装,可卖出不菲的价格。

在双田镇横路村,掌握木雕技术的大有人在,很多年轻人看好此行业的“钱景”,纷纷拜师学艺。师徒们生产的多栋仿古建筑,被横店影视城等看中后以高价买走。

当地多年从事古建筑修复的徐洪源告诉记者,该公司每年都会接到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古建筑修复订单。目前乐平拥有古建筑修复公司1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00多人。

省文物保护专家说,文化遗产保护单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够,从“政府保护”向“社会化保护”过渡是大势所趋。这当中,政府应给予配套服务,在修缮资金筹措渠道上灵活放开,给以民间资本购买的古建筑提供便利,这样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保护古建筑,另一方面还能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柴有江 记者 徐黎明)


8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