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亲子育儿:想放手却不敢,我们该如何爱孩子?

2020-09-15 15:55 扬子晚报    阅读:976 

孩子上了初一,妈妈想放手,可放手后的孩子状况不断,让妈妈担忧和害怕。“爱你我要怎么做?”也许正是妈妈心中最大的困惑。心理聊吧收到的这则倾诉,引起了很多妈妈的共鸣。到底该怎么做?听听心理专家的分析。

孩子成长路上一步一个坑

孩子以前在我任教的学校就读,周围人都劝我放手,说孩子再被我像老母鸡地护在身下就养废了。今年小升初,就将孩子学籍转到离家几里远的实验中学。假期几次领他去熟悉校园环境和行走路线,还买了一支千元的电话手表方便联系。

暑假里有一天,走得匆忙,忘记把家里Wifi的电源线拔下来藏起来。到了办公室,就收到孩子看电视、吃零食、玩手机的自拍照。真是明晃晃地气人啊。

军训第一天,他不停地给我们发语音、表情包来表达他的情绪变化,害得我的心也跟着跌宕起伏,不得安宁。

第二天,他忘带水瓶,渴得不行,频频发语音询问解决办法。他爸给他出各种主意都被他哭唧唧否决。直到下午他汇报说跟同学借到水瓶,喝到水了,我胸口卡着的那口气才算忽忽悠悠地喘了出去。

第三天,正赶上台风天,学校临时通知半天课,雨衣被压在书包最底下,来不及翻出来,被浇得像水鸭子似的。他到了家,才发现忘带钥匙,抱着几十斤大书包,吭哧吭哧爬上楼,蜷缩在阴暗的楼梯间,等他爸请假冒雨赶回家给他开门。

想想那画面,多么凄凉可怜。可是赖谁?做爸妈的一天天嘴皮都磨破了,衣食住行没有一处不让大人操心的,说了多少遍晚上写完作业就收拾好书包。纸巾、洗手液、口罩、零钱、钥匙、眼镜都要放在书包固定位置,用完立即放回原位。可人家胆子小可脾气大啊,听烦了就梗着脖子喊“不用你管”,我能怎么办?

跟同事朋友亲戚诉了一圈养孩子的苦,没换来一句感同身受的安慰,倒是挑起了她们的倾诉神经,接收了大量的吐槽信息:上幼儿园的不适应,一天哭五场;上小学一年级的,去厕所不敢举手,憋得脸通红浑身冒汗;上八年级的,一对一补课英语还没及格;上高三的,一考试就上火牙疼,脸肿得老高;大学毕业的,四处应聘考试,至今都没收到满意的结果;工作五年的,孤苦伶仃,对象影儿没一个;结婚三年的,检查也做了,药也吃了,一直要不来孩子;辞职在家哄孩子的,被磨得要得抑郁症的……

原来孩子的人生路上步步都是坎,家长再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也不能为他规避所有风险和动荡,而只要身为人母似乎就没有退休的机会。 恒恒妈

孩子,你可以慢慢来

仲海慧(南京文枢初级中学心理老师):读妈妈的全文,能感受妈妈对孩子一份深深的爱。可“爱你我要怎么做?”也许正是妈妈心中最大的困惑。这里,我想引用龙应台先生一句话:孩子,你慢慢来。我们做妈妈的也可以“稳稳等”。我们给自己,给孩子一份等待的信心。

一、妈妈首先要自己稳定,再稳定地陪伴孩子。

对于刚刚放手的孩子,如同蹒跚学步的小孩,出现状况是正常的现象。妈妈的情绪如果因为孩子出现波动,对自己首先保持一个察觉,问问自己:我担心的到底是什么?是孩子离不开我还是我离不开孩子?当对自己情绪背后的原因有了察觉,及时做出调整,保持了自己“定海神针”的稳定状态,就不会被孩子带入和影响,孩子也会慢慢地进入自己的轨道。

对于刚上初一的孩子,妈妈对孩子出现问题有心理准备,出现状况保持冷静,启发孩子积极思考,点赞和夸奖他肯动脑筋的行为,鼓励他依靠自己解决,逐步学会自立自强。比如:“孩子军训第三天,带了雨衣压在书包底,来不及翻出来,最后浇成水鸭子。”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下次不被雨淋:家门钥匙放书包、雨衣放书包外侧方便拿、睡前查看第二天天气预报等等都会是孩子获取生活经验的好方法。总之,即使是“坑”,也可以看作是获得经验的桥梁。孩子正是在一个个“坑”中找到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妈妈对自己和孩子都要保持足够的信心。

“原先在家里藏Wifi,后来忘了藏Wifi”,孩子“明晃晃气人”,这份看似对孩子的了解,也隐藏了对孩子的不信任,是信心不足的表现。很多时候,想什么就会朝着想象的样子发展。相反,让你美好的东西,也总会为你引来更多美好。

所以,我们带着对自己和孩子足够的信任,一点点地去发现和肯定,欣赏孩子成长中的小变化,运用小步子、搭台阶的方式,激发孩子内在积极性。

三、妈妈敢于让孩子去试错,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

孩子每一步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放手,就像“断奶”的孩子,妈妈的割舍成全了孩子的独立。

如同《千与千寻》里的“坊宝宝“,即使外面有“危险”和“细菌”,孩子只有离开了过度的爱和保护,才有机会摆脱幼儿期,开始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成长。

所以妈妈不妨试着放手,让孩子独自去面对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在一次次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长。比如,军训第二天孩子没带水瓶,习惯性地求助之后并没有解决问题,但孩子最终靠自己借到水瓶喝到水。所以妈妈可以放下顾虑,放手孩子,让孩子去“试错”,“错误”也是成长的机会,成长就是朝着正确的方向改变,妈妈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坚守一份爱的祝福和期待。

相信成长永远在发生,这份成长在孩子,也在家长,与时俱进,更新迭代。(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5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