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化学合成的永久性染发剂,很多不太了解的人,第一个担心就是致癌。
毕竟,永久性染发剂的重要成分「芳香胺和苯酚」,确实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致癌物名单上。
不过就在前几天,一篇关于染发剂的重磅研究文章发表在医学顶级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引起热议,因为结论是——对发质伤害最大的永久性染发剂,很可能并不致癌。
图片来源:BMJ
说好的致癌物呢?新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显示
染发剂有风险,却与大部分癌症无关
这次的新研究,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由于涵盖的人数很多,时间很长,所以相当有参考价值。
这项大型研究对 12 万名美国女护士进行长达 36 年的追踪,在仔细分析得到的数据后,研究者们才给出了肯定的猜想:永久性染发剂可能并不致癌。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专家们追踪了从 1976 年开始,针对 12 万美国女护士的大型调查。
每两年,这些护士都会收到问卷,问题包括:你染发了吗?染发频次是多少?是否患癌症?
为了排除其他生活方式的影响,运动量、能量摄入、红肉、纤维素摄入等信息,也都会被一一记录。这些训练有素的护士们 36 年如一日认真记录和报告,超过 90% 的人都坚持到了最后。
最终的结果表明,36 年之后,有 2 万护士被确诊了癌症,还有另外 2.3 万护士被确诊了基底细胞上皮瘤,有 4860 人死于癌症(算一下癌症的患病人数比例,真是不低)。
科学家们认真分析这些珍贵的医疗记录,发现用过染发剂和没有用过染发剂的护士,大部分肿瘤的发病率没有显著的不同。
不过,科学家们确实发现染发剂可能会增加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包括基底细胞上皮瘤(+5%)、乳腺癌(ER 或 PR 或 HR 阴性,+2%~9%)和卵巢癌(+9%)。
更令人吃惊的是,使用染发剂伴随着脑癌(-28%)和肺癌(-6%)的发病降低。
不过这项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它的作用只是观察染发剂使用与患癌的直接关系,无法解释其潜在的生物发病机制。
鉴于此,大家不用管那些复杂的过程和数据,记住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
频繁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美国女护士,癌症风险并未增加。
哪怕是 36 年间染发次数超过 200 次,也没有发现使用染发剂直接诱发了癌症。
要知道在美国和欧洲,染发剂的使用率是真的高,40 岁以上的女性中有 50%~80% 的人都染过发,而且主要都是用的永久性染发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这项研究的护士有 98% 都是女性白种人,是否适用于男性或者其他族裔,还有待研究。不过大体上我们可以确定,永久性染发剂真的不是什么强致癌物。
广为流传的「染发剂致癌」
其实是个比较久远的误会
如果只用一句话概括,可以说,「染发剂致癌」是个不大不小的误会。
永久性染发剂的重要成分,芳香胺、苯酚看上去确实比较危险。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染发剂划为 2A 类致癌物,个人为了美容效果而接触染发剂也被划为 3 类致癌物。
但这里其实有两个重要细节,大家可能不了解。
第一,虽然 2A 类致癌物是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因素,但被定为 2A 类致癌物的,并不是染发剂本身,而是「染发剂职业暴露」。
有危险是那些天天接触染发剂的发型师或者工人,而不是每年几次的普通人。
第二,3 类致癌物的意思是「致癌性证据不充分」,也就是说,IARC 把染发剂划为 3 类致癌物,是为了宽慰大家,是告诉喜欢染发的人不必焦虑。
其实,茶叶、咖啡、糖精和染发剂一样,都是对人体致癌性尚未明确的「3 类致癌物」呢。
基于以上两点,才有开头的「误会」一说。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虽然不致癌,染发剂还有别的危险吗?
从这次的大型研究来看,我们至少可以更加肯定地说,永久性染发剂,一年偶尔用几次问题不大。
其实,想减少染发剂所谓的「危险」,主要看两点:
一是看维持时间,时间越长越容易损伤头发。
常见染发剂根据维持时间,分为永久性、半永久性和暂时性三种。
半永久性和暂时性染发,都是直接使用染料给头发上色,一般多洗几次就会褪色。由于停留时间短,所以通常对发质影响不大。
如果想减小发质损伤,可以选暂时性染发剂或者半永久染发剂。
二是提前看成分,并在皮肤上做小范围测试。
选购染发剂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染发剂的成分,如果有过敏成分或者过敏经历,就要当心。
某些所谓的「天然植物」染发剂以及半永久染发剂,可能含有重金属盐(银、铅等),不一定比永久化学染发剂更好,过敏风险及其他安全风险同样存在,不必迷信。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产品截图
如果不确定,建议染发前一到两天,在手背或其他皮肤上涂抹一些染发剂看是否过敏。
当然,大家还是要选用大牌靠谱的染发剂,也请各位美发的 Tony 老师注意手法,染发时做好阻挡防护,避免与其他皮肤或眉毛睫毛等危险部位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