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井冈山:三座桥映照小康路

2020-08-26 15:42 人民日报    阅读:3916 

黄洋界脚下、茅坪河边,井冈山市茅坪镇马源村,当年红军上茅坪的经过之地。

“七一”以来,20多个村党支部以及企业、学校党组织共1000余人,先后来到马源村开展共建活动,听党课、看变化之余,争相在村里的功德桥、红军桥、趣味桥三座桥上留下足迹和影像。

“这三座桥,见证着马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更串起我们村‘三个同步’的小康路:群众与集体同步增收、家风与乡风同步文明、庭院与村庄同步美丽。”村党支部书记魏成芳介绍。

从马源村委会沿茅坪河溯流而上,只见茶源村小组一片古楠木丛中,一桥枕水而卧,青苔布满身躯,斑驳的古桥,承载着时光更迭。

这就是“功德桥”,也称“和谐桥”。它见证着马源这个土客籍杂居的村庄从矛盾丛生到守望相助。

据魏成芳介绍,公元1271年,尹姓家族在茶源开基,与陆续迁来的客家人杂处而居。明清时期,山洪暴涨,村民出行困难,土籍尹姓族人牵头,出钱出谷,请客籍魏姓石匠、其他姓氏共同参与,跨溪流建桥,称“功德桥”。

“大家同住一地,溪流涨水,谁都过不去,合作造桥,大家不更好吗?”尹姓族人的肺腑之言,促成了大家合力造桥。

合力生和谐。数百年来,马源人将“和”的思想镌刻进基因。在村部荣誉室里,醒目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金招牌是最好的证明。魏成芳说:“这是每一个马源人的荣誉。”

在井冈山,马源的名气不小。站在马源村委会前的“红军桥”上,魏成芳向记者介绍:1927年秋,红军上井冈山,受到村民欢迎。当年村民迎接红军,就是走马源这条路。之后,红军经常路过这座桥进行革命活动。后人称之为"红军桥"。

青石铺面,桥中车辙历历在目。如今,它已成为马源红培、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基地。去年,马源村接待研学学员2.8万人,"红军桥"是必去打卡之地。

"红军桥"上游约40米,两棵古樟掩映下,一座吊桥横跨茅坪河两岸,不时有游客前来嬉戏游乐,人称"趣味桥"。

这是马源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重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新兴的"趣味桥",也见证着马源乡村旅游的兴起。

依托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资源,马源以研学旅行基地为龙头,全村同步发展乡村民宿、太空莲和黄桃种植等绿色产业,实现群众与集体同步增收。

3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