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器晚成”螺蛳粉,折射中国经济有韧性

2020-08-17 10:17  阅读:3194 

1月2日,游客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今年疫情期间,闻起来“臭臭”的螺蛳粉,意外成为“吃货”眼中的香饽饽。

有关柳州螺蛳粉的话题,10次登上热搜,阅读量超10亿;一些知名网红主播,靠卖螺蛳粉吸粉无数;网友集体催货,呼唤“螺蛳粉自由”……

这种酸爽的地方小吃,为何成为食品行业最受关注的品类之一?

有人质疑:这不可能是没有“预谋”的火爆。柳州市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则认为,与其说柳州螺蛳粉是新晋网红,不如说是大器晚成,其产业发展模式早就刻上了走红的基因。

“全网催货”,半年卖出近50亿元

3月初,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五六月。因为产能不足,供不上货,网店一个月退款1500多万元,客服还得逐单解释原因

开辆三轮车从竹林里“突突”回来,卸下一支支掘出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新鲜竹笋,然后拿出剥笋工具往旁边一坐……黄继华马不停蹄——收购竹笋的老板已经在“催单”了。

竹笋是螺蛳粉的原材料之一。黄继华所处的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百乐村,种有5000多亩竹子。今年,这个村迎来了难得的好行情:每斤卖价比往年高了近5毛,老板们抢着上门拿货。

“螺蛳粉火了,竹笋都跟着涨价。”黄继华扬起袖子,将满脸的汗水往外一甩,咧开嘴笑起来。他说自己今年卖竹笋的收入将超过20万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行业受到打击,但柳州螺蛳粉销量却一路飘红。

打开某电商平台,经营螺蛳粉的网店,月销量动辄数十万单,李子柒牌柳州螺蛳粉的月销量,更是突破了150万单。

此外,网络主播李佳琦,2分钟内售空26000箱螺蛳粉;娱乐明星陈赫的直播首秀,短短8分钟售出6.6万袋螺蛳粉,成交额超百万元。

“3月初,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五六月。因为产能不足,供不上货,网店一个月退款1500多万元,客服还得逐单解释原因。”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汉霖说,供货压力巨大。

面临同样烦恼的还有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0月,中柳公司开始与美食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合作。

最初会谈时,双方心里都没底。“当时想着一天平均能卖出3万包,就相当不错了。”中柳公司总经理韦杨年说,没想到,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翻了好几倍。最高峰时,仅李子柒这个品牌,3天就卖出了500万包螺蛳粉。

面对“全网催货”不断加单,韦杨年将工人数量扩充了一倍,生产线三分之二用来生产李子柒的产品,公司自有品牌销量也在不断上涨。

“实体店停业或限制营业之后,多数客源被袋装螺蛳粉分流。袋装螺蛳粉主要依靠互联网销售,直播带货和热门话题看多了,人们难免要亲自试试。”倪铫阳说。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8月中旬,今年新增的近3000螺蛳粉相关企业,约三成位于广西。

柳州市商务局数据则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袋装螺蛳粉产值已达到49.8亿元,预计全年将达90亿元。上半年,经柳州海关检验合格出口的螺蛳粉货值约750万元人民币,是去年出口总额的8倍。

“进京赶考”不如“放水养鱼”

一场关于“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满足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引导这些生产者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但又不能把他们管死

在柳州街头,螺蛳粉店随处可见。不论早晚,吃一碗螺蛳粉是当地人的日常习惯。

螺蛳粉需用柳州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配以酸笋、花生、腐竹、酸豆角等辅料,加入绿油油的时令蔬菜,再淋上精心熬制的螺蛳汤。红通通的一层辣椒油浮在上面,鲜美的汤汁渗透到每一根粉条。

早在2010年,柳州就提出要将特色美食螺蛳粉打造成城市名片。

柳州是一座工业重镇,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四分之一,还是全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最高年产销汽车超过250万辆。

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贾建功认为,虽然全国每卖出10辆车就有1辆是柳州生产的,但这些产品都没有带上“柳州”的名字,相当长时间里,柳州没有太多知名度。

在柳州市2019年50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中,螺蛳粉产业仅贡献了60亿元,但在打造城市名片上,螺蛳粉被寄予厚望。

“根据许多城市的发展经验,‘城市+美食’往往就能形成一张影响力巨大的名片,比如重庆火锅、武汉热干面、兰州牛肉面等。”贾建功说,由此,柳州市开启了“螺蛳粉进京”行动。

2011年,在有关部门引导下,一些创业者北上进京,在海淀、朝阳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开设了十余家柳州螺蛳粉店。

“地方美食离开地方,往往会失去灵魂。”贾建功说,当时为了保证螺蛳粉地道的柳州风味,许多食材只能从柳州空运到北京,大大增加了粉店的经营成本。

高企的租金,则是实体店面临的最大支出。柳州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当时第一批“进京赶考”的店面,有不少已经关门,“开实体店进行推广宣传,效率特别低”。

这个局面在2014年被几个小作坊打破:袋装螺蛳粉出现了。

“柳州外出务工的人很多,当时在其他省份,还很难见到螺蛳粉的影子,有人就问,能不能把螺蛳粉打包带出柳州?”姚汉霖说。

市场上出现需求,就会有人去开发产品。

中柳公司的合伙人罗金波回忆,当时的袋装螺蛳粉几乎全是小作坊生产的,“租下一个房子,关起门,就在里面炒料。有的包装就是用塑料袋和瓶子,保质期最长不超过10天。”罗金波说,有些小作坊因为炒酸笋的味道太重,老板差点和邻居打起来;还有的因为卫生问题,被执法部门查封。

“一些有长远发展意识的作坊老板,想到去申请办证生产。”罗金波说,但当时没有螺蛳粉生产标准,“办不下证,大家还是关起门来搞,政府部门也很头疼。”

倪铫阳说,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发现了消费端旺盛的需求。仅2014年,由小作坊生产的袋装螺蛳粉,就有了40多个所谓的品牌。

“得管!”贾建功说,彼时柳州已经察觉到,即将到来的是一场关于“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满足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引导这些生产者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但又不能把他们管死。”

“放水养鱼”是柳州市政府对螺蛳粉生产者的引导思路。“2014年底开始,工厂面积达到300平方米,食药监局就给办证。行业很快繁荣起来,相关企业增加到80多家。在这个过程中,又不断制定行业规范,提高准入门槛。资质欠缺的小作坊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贾建功说,袋装螺蛳粉野蛮生长的时代就此结束了。

“工业革命”,地方美食走出地方

不少企业开始技术和工艺创新。一包螺蛳粉在走完生产、物流、上架等一系列流程后,还有足够时间静静等待被品尝的那一天

螺霸王的第二个厂房,位于柳州市河西工业园。生产线上,十几只分别装着筒骨、螺蛳、生姜、香辛料包的大铁盆,在熬煮汤料的大锅旁排列有序,汤汁已经持续翻滚了数个小时。生产线另一端,酸笋、酸豆角、花生等料包,则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输送着。

这些生产场景,和店铺制作螺蛳粉完全不同。“毕竟由第三产业转为第二产业了,得用工业化的思路。”姚汉霖说。

在柳州,不少企业开始围绕螺蛳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和工艺创新。有的企业不断探索米粉制作工艺,有的专注物理杀菌、真空包装等生产技术的提升。

“以保质期为例,袋装螺蛳粉从起初的10天提高到了6个月。”韦杨年说,这使得袋装螺蛳粉具备了搭乘“互联网快车”的条件。一包螺蛳粉在走完生产、物流、上架等一系列流程后,还有足够时间静静等待被品尝的那一天。

“技术突破使袋装螺蛳粉快速形成产业。”贾建功说,作为一座以汽车、钢铁、机械制造为优势产业的工业重镇,工业的基因根植于柳州的血脉中,“还是一切用技术说话,以标准保证质量。”

2015年初,柳州市召开螺蛳粉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理念,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做袋装走机械化生产道路。

此后,柳州陆续出台《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方案》《柳州市全面推进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螺蛳粉生产的标准和发展规划。

“我们用工业的理念谋划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2.0版本。”柳州市委副书记梁旭辉说。

为了保证每一包螺蛳粉的品质,许多企业将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标准化。“比如酸笋腌制的时间、控制在什么温度,螺蛳汤熬汤的步骤,放多少克配料,按什么顺序放等全部量化,确保每一包螺蛳粉都能做出同一个味道。”姚汉霖说。

袋装螺蛳粉似乎是米粉届的“工业革命”。“它改写了螺蛳粉长期受困于地方的局面,通过快递把柳州最地道的美味输向全国成为现实。”贾建功说。

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拿出一包袋装柳州螺蛳粉,从这一地方小吃由“现煮堂食”到“袋装速食”热销的角度,讲述柳州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引发众多媒体关注。

作为“可以食用的城市名片”,柳州螺蛳粉的名气越大越大。

“淘金路上卖水的也能赚钱”

依托螺蛳粉的热度,瞄准与螺蛳相关产业的空白处,多样化产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碗粉,不仅做成了畅销各地的网红美食,还带出了“螺蛳粉+”产业链。

在柳南区千亩标准化稻螺种养示范基地内,不少螺蛳附着在水稻根部。稻子已经成熟,一些村民挽着裤脚、戴着草帽在田里收割稻谷。基地种植的是再生稻,割完后会再长一茬。

“再生稻的寿命和螺蛳养殖的成熟时间一致,这种共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获得双重收益。”广西中之润柳州公司经理贺庆操介绍,“螺蛳粉走俏,原材料的需求加大,我们看好螺蛳养殖的市场前景。”

在柳州,随着螺蛳粉产业蓬勃发展,参与到螺蛳粉原材料供应链的人不在少数。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原料本土化既方便源头品控,又能使螺蛳粉产业惠及地方。”姚汉霖说

通过大力发展原材料基地,柳州全市螺蛳养殖面积已达4.8万亩、大米基地2万亩、竹笋基地8400多亩、木耳基地180万平方米……

在柳州市鹿寨县平山镇的集市上,许多村民将摘好的豆角拿到收购点售卖。经过验货、定价、上称,村民喜滋滋地清点到手的钞票。

“多的时候一天四五百斤,少的时候一两百斤,平均每天两三百元收入。”平山镇平山社区村民吴翠兰说,村里一些贫困户靠种豆角脱了贫。

贾建功算了一笔账:1亩豆角每年至少可创收5000元,种植户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

公开资料显示,柳州螺蛳粉产业已创造了超过25万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包括大米、竹笋、豆角、木耳等在内的50万亩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和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产业链的发展。

此外,由螺蛳粉衍生出的配套产业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目光。“90”后柳州青年廖桐炜去年返乡创办了广西桐羿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为“螺蛳酱”。

廖桐炜认为,依托螺蛳粉的热度,瞄准与螺蛳相关产业的空白处,多样化产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淘金路上,卖水的也能赚钱。”

“螺蛳粉带动原材料和衍生产品的发展,一方面延长了螺蛳粉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又反哺了螺蛳粉自身的发展,形成多赢局面。”倪铫阳认为。

如何摆脱“红得快,也凉得快”

越是火爆越要加强质量检查和市场监督,千万别砸了柳州螺蛳粉的牌子

“我们老是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猪飞没飞我不知道,但是我们柳州螺蛳粉产业却在这几年互联网经济的春风吹动下,乘风破浪。”在今年一次直播中,柳州市副市长侯刚这样说。

高速增长的销售数据,离不开柳州人对这一地方小吃的钟爱和保护。从制订袋装螺蛳粉标准、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到建立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螺蛳粉原材料基地,背后都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工业思维”。

对于网友催发货的现象,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多次强调:“越是火爆越要加强质量检查和市场监督,千万别砸了柳州螺蛳粉的牌子。”

螺蛳粉“触网”后,高峰时期,柳州约有80家螺蛳粉电商品牌。

经过监管部门筛查,不符合标准的螺蛳粉商家陆续被淘汰。在日常抽查中,一旦抽检不合格,企业将面临罚款并且在网上进行公示。

尤其在今年,柳州螺蛳粉快速走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好欢螺在今年6月与网络主播薇娅合作时,工厂仍处于缺货状态,常规销售途径需要45天才能发货,但直播间工作人员要求必须72小时发货。全公司人员加班加点,才完成了此次合作,此后主动控制销量。

中柳公司与李子柒合作,网上销量频频“爆单”,产能难以满足。为防止螺蛳粉出现配料少包漏包、品质下降等情况,他们一度将产品下架,进行生产线调整。

“通过互联网红得快,凉得也快。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一定不能做出妥协。”倪铫阳说。

“我们有多少原材料,就只能生产出相应数量的产品,绝对不能偷工减料。不能因为没有螺蛳就糊弄人家,拿个骨头熬点骨头汤说是螺蛳粉就卖出去了。”郑俊康说,现在正是市场好的时候,柳州要通过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扩大厂房、增加设备、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也要淘汰掉一些落后的小企业,扶持大企业。

有人认为,上半年螺蛳粉的逆势上涨,是中国经济有韧性的体现,“螺蛳粉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为克服疫情冲击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无论如何,美食最终还得回到安全与美味本身,“做得好,市场会回馈,做得不好,市场也会报复,其他品牌都有很多前车之鉴。”郑俊康说。记者 农冠斌

来源:新华网

7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