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本来叫罗横,是浙江杭州人,属于典型的“出名要趁早”,年纪轻轻才名满天下,连当时的昭宗皇帝都听说过他。罗大才子身上有才子的通病,恃才傲物、为人所忌惮,在科举取士时被大臣参了一本,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人是有才,但是喜欢写讽喻朝政的诗文,三观不合,不适合做我朝中人”。因为上了黑名单,在漫长的应试生涯中十考进士而不中,曾经的意气风发被骨感的现实消磨殆尽,萌生了出世的念头,改名为隐,在28岁至55岁人生的黄金时期四处奔波、颠沛流离,晚年投奔镇海节度使旗下做幕僚,后来做过节度判官、给事中的官职,在盐铁发运使任上病卒,享年七十七岁。
罗隐的人生经历让人叹息,文人骚客不平则鸣,他的文学履历还是很能打的,《全唐诗》收入诗十一首,脍炙人口的咏蜂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便出自他手,散文集《馋书》更是有鲁迅背书,称其散文“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这样一个在历史上留名的大文学家怎么会和湖泽结下渊源,在闹洲村还流传着许多他的民间传说?
分宜县志中记载,罗隐屡考不中后奔走湘淮途中,曾在分宜儒林乡居住,儒林就是现在的湖泽,隐居在尚睦村的读书台,罗隐学会了分宜本地话,喜欢游山玩水,足迹遍及湖泽大小村落,每到一处和村民闲谈,村民称呼他为“罗隐秀才”,就这样留下了许多故事。关于罗隐的传说故事不是湖泽的专属,不仅闹洲有,分宜有,浙江也有,各地都有,但是有个共同点是他的金口银牙,说出去的话就一定灵验,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类似民间游走的仙人。在采访民间传说讲述人的过程中,小编问过“罗隐不是本地人,怎么会在闹洲有他的传说”这样的问题,老人家笑着说,“罗横秀才四方游走,东西南北,全国各地,想去哪就能去哪”。
正史里怀才不遇的沉郁系男子,在民间传说中接地气的多,是个睚眦必报、抖机灵、捉弄人却又心地善良的超能力秀才,两种书写两副面孔。传说已然有些近似神话,但是罗隐隐居过的读书台的遗迹今犹在,罗隐改名前的真名罗横,还从一个90岁的老人口中说出,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得不感叹民间传说的生命力。至于传说中罗隐的金口银牙、一说就灵究竟是怎么来的,就无从考证了。套用一句网络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民间传说讲述人:闹洲村周家组周竹生
年龄:91岁
这个罗横秀才骑着风车,风车像马一样走,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说出去的话一说就灵。
一个故事是说放牛的小孩,在石头后面躲阴,罗横秀才路过看见了,着急得不得了,大声说说你快出来快出来,石头会倒。小孩听了他的话,走开了,他一出来,石头真的就马上倒下来了。
还有个禾和草的故事。罗横秀才路过闹洲,有百姓拿着草问他,“先先,先先, 这是什么?”他说,“干不死 浸不死,石眼里也不会死。”百姓又拿着禾问,“先先,先先,这是什么?” 他说,“会干死,会浸死”。草不容易死,禾容易死,就是这样来的, 要是当时先拿禾问罗横秀才就恰噶。
有一天,罗横秀才的老婆叫他去砍树,他到山上砍了一棵松树,砍倒了坐在树兜上,松树冒出的松油弄脏了他的裤子,擦又擦不掉,拍又拍不掉,他就生气地说,“背时的松树,绝子绝孙”。山的主人刚好到了就不肯,知道罗横秀才说了就灵,以后这个松树肯定就不会长了,拉住不让他走,要他改口。罗横秀才也觉得自己说得太过了,就改口说,“飞子飞孙”。风吹松子落在地上会再长出来,以后松树就是靠风吹落松子发出新的树苗来。
罗横秀才最后是在闹洲村的纱帽顶死的。他算到了自己的命运,走到了双林的牛栏冲,是个村小组,问人是哪里,别人告诉他是牛栏冲,他听了后说,牛栏冲,冲到哪算哪。继续走,走到双林的石宝山村,问是哪里,村民告诉了他,他自言自语,石宝山,宝也失了。走到鸡笼岭,听到这个村名,他说砧上的肉,鸡笼的鸡,没有活路了。走投无路,走到纱帽顶 自杀了。罗横秀才算到了自己的命运,刚好和地名一一应验。
来源:湖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