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毕业设计全抄,也太高调了吧

2020-08-06 09:11 孙岱 光明日报    阅读:1313 

文 | 孙岱

近日,微信公众号“2020MODE”爆料称,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志超毕业设计涉嫌抄袭。8月3日,该校官方微博回应:已责成相关部门启动查核工作,如属实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原创却输给了复制粘贴?公众号发文直指杨志超的毕设作品《山海》“1:1复刻”汉堡时装设计学院刘城刚的2019年本科原创毕业设计《细菌》。据了解,刘城刚因毕业于国外院校,其毕业设计没有录入中国的论文系统。而杨志超却将这一作品“复制粘贴”,不但被作为优秀毕设在官网上展览,还拿去申请了多所国外著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并取得offer。

对比两份毕设作品,看花了眼睛也很难看出区别,仿佛在玩“大家来找茬”。设计行业的抄袭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明目张胆的抄,“1:1复刻”的甚是罕见。可见其心理素质到了一定的境界,连改都懒得改。

何为抄袭?把别人的劳动成果照搬照抄,当做自己的作品去发表,误导人们认为这是你的创作。抄袭并不仅限于学术界,这是一件可耻的事儿,“跌份儿”,上不得台面。从文中所述杨的履历来看,“抄袭者”俨然一个院系学霸,是“别人家的孩子”,对师弟师妹更是偶像般的存在。连原创作者刘城刚也不解:他似乎已经足够“优秀”了,为何还要抄我的设计?

杨志超的毕设作品《山海》

这类错,很多时候不是处心积虑的阴谋,只是有点懒和蠢,想走捷径。不用动脑直接抄,可以迅速达成目的,在短时间内获取成熟优秀的作品,不管是对艺术家还是在校学生,诱惑力都非常大。何况艺术领域作品多如牛毛,更不似论文一样有清晰的数据来区分“借鉴”还是“抄袭”。 

艺术类毕业设计是抄袭的重灾区,不少人对这一现象都持默认态度。一些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一片茫然,读大学只为混个文凭,抄毕设已经见怪不怪。没有名气的设计作品得不到足够重视,被抄袭了也难以被发现,类似现象便层出不穷。

左图:某雕塑系毕业生毕业作品    右图:乌克兰艺术家Nazar Bilyk的雕塑作品《雨》

“商业+”时代,艺术和商业总是在不断碰撞磨合。设计师们的原创设计很少被甲方爸爸接受或许也是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之一。市场再繁荣,设计师再多,好的作品总是凤毛麟角。于是只好借口“屈服”于现实:谁让抄款改款的作品那么容易有销路呢?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家具城的风格总是千篇一律,走在街上“撞衫”几率那么高。一个品牌的原创设计火了,其他品牌都要“复刻”差不多的款式来分一杯羹。“复制”成本那么低,维权成本却很高,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此类事件的发生。

如果不针对抄袭这类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健全惩罚机制,不去唤醒抄袭者的羞耻心,依旧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真正保护好原创作者,让不劳而获的观念转变,才能真正地扭转学风。对抄袭行为“零容忍”,是对其他学子的公平。临摹和借鉴是学习的途径,踩着前辈的肩膀去学习创造,不是抄袭的借口。不论哪个行业,尊重原创都是最基本的共识。

3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