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重庆夜景。 刘贤 摄
(经济观察)夜间经济“点亮”不夜城 打造升级版尚需“精耕细作”
中新网重庆8月1日电 (刘贤丁一圆)盛夏之际,重庆被夜间经济“点亮”,万家灯火、车船流光,成为不夜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重庆、天津、浙江等中国多地发力夜间经济,加速消费回暖。有人担心这是否会成为政策刺激下的“烟花一现”?1日在重庆举行的2020中国(重庆)夜间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中,话题聚焦中国夜间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未来。
夜间经济发展正迎来爆发期
夜间经济对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的作用不容忽视。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分析,近年来,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并持续以约17%的规模增长。除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夜间经济还能拓展城市发展多维时空。城市之夜是休闲和自由的时空。夜间经济被视为后工业城市的重要特征。
瞭望智库研究员陈浩杰介绍,大数据分析显示,夜间经济发展正迎来爆发期。经过“延长营业时间为主”和“逐步丰富夜间经济业态”的前两个发展阶段,随着消费需求和层次不断升级,夜间经济进入第三阶段:开始集约化经营,夜间旅游的专项产品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业态的不断丰富,夜间经济的作用也不再限于增加就业、促进消费。
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二级巡视员王旭阳直言:“夜间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文化、营商环境、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图为2020中国(重庆)夜间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刘贤 摄
夜间经济往何处去
当前,夜间经济面临机遇,也存在短板。
陈浩杰分析,机遇在于夜间消费尚未充分释放,蕴藏巨大商机;城市夜间经济载体增多;中国中央与地方持续出台鼓励政策,提供有力支持。而短板在于优质项目供给不足,文化IP意识薄弱;城市相关配套服务不足;商居矛盾考验城市精细管理等。因而发展城市夜间经济需要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导向,以商业服务业为供给保障,以高新科技作为技术支持,以信息服务业为重要手段。
关利欣在分析了布鲁塞尔夜色装扮下的鲜花广场、巴黎小丘广场等案例后,认为夜间经济应向“有品位、有文化、有特色、有温度”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立足国际视野、聚集消费资源、拓宽服务空间;将中国文化融入国际商圈,结合地域文化打造城市IP;差异化定位,人性化设计,数字化管理;营造一流软硬件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做城市夜的守护者。
王旭阳则提出,要将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着力抓好城市夜间经济规划布局,着力推进城市之间特别是各中心城市规划协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做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合力推动夜间经济成为中国城市经济一张靓丽的“名片”。
2020不夜重庆生活节已于7月31日晚在重庆解放碑十字金街盛大启幕。近百位表演者组成的奇趣大巡游队伍,与城市音乐舞台、潮尚生活体验馆、各种夜间消费优惠福利,共同为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带去精致、精彩体验。“重庆味、国际范”的“不夜城”正款款走来。